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桐华布的意思、桐华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桐华布的解释

《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絜白不受垢污。” 李贤 注引《广志》:“梧桐有白者, 剽国 有桐木,其华有白毳,取其毳淹渍,缉织以为布。”后因以称梧桐花细毛织成的布为“桐华布”或“桐木布”。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 永昌郡 ,古 哀牢国 ……有梧桐木,其华柔如丝,民绩以为布,幅广五尺以还,洁白不受污,俗名曰桐华布,以覆亡人,然后服之及卖与人。” 唐 皮日休 《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诗:“桐木布温吟倦后,桃花饭熟醉醒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桐华布是中国古代一种以梧桐花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纺织品,具有以下特点及历史背景:

1. 词源与历史背景

桐华布最早记载于东汉时期《后汉书·西南夷传》,描述了古代哀牢国(今云南永昌地区)利用当地梧桐花纤维织布的传统。晋代《华阳国志》补充记载其「幅广五尺,洁白不受污」,说明该布料幅面宽大且具备抗污特性。

2. 制作工艺

• 原料:取自梧桐花絮中的白色绒毛(白毳)
• 工序:采集后经浸泡处理(淹渍),再纺织成布
• 产地:主要分布于古代永昌郡(今云南保山一带)

3. 特性与用途

• 物理特性:质地洁白柔软,抗污性强
• 文化用途:古代用于覆盖逝者遗体,后发展为可日常穿着或售卖的布料
• 文学意象:唐代皮日休诗句「桐木布温吟倦后」印证其作为文人雅士服饰的记载

4. 文献地位

该词条被收录于《汉语大词典》《华阳国志》等多部典籍,反映了古代西南边疆地区纺织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原王朝对边疆物产的认知记录。

注:该织物现已失传,相关研究主要依托古籍记载和考古发现。如需更详细文献原文,可查阅《后汉书》卷八十六或《华阳国志》卷四。

网络扩展解释二

《桐华布》的意思

《桐华布》是指一种传统的中国纺织品,通常由桐树纤维织成,质地轻薄而柔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它以其细腻的质地和独特的花纹设计而闻名,广泛用于制作衣物、家居用品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桐华布》的拆分部首为木和巾(布),它的笔画数是9。

来源

《桐华布》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书法家的作品《说文解字》。桐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它的纤维被用来制造布料,因为其柔软透气的特性,所以被称为桐华布。

繁体

《桐华布》的繁体字为「桐華布」。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桐华布》在古代的书写形式为「桐華布」,字体更加简练,并且使用传统的毛笔书写。

例句

1. 他穿着一件传统的桐华布衣服,在夏天保持了凉爽舒适的感觉。

2. 这块桐华布用来制作窗帘非常合适,既美观又实用。

组词

1. 桐华:指桐树的花朵。

2. 布料:指用纺织物制成的材料。

3. 纺织品:指用纺织工艺制成的各种织物。

近义词

1. 桐树纺:指使用桐树纤维制成的纺织品。

2. 桐丝布:指由桐丝织成的布料。

反义词

1. 毛布:指由毛纤维制成的布料,质感较厚重。

2. 麻布:指由麻纤维制成的布料,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别人正在浏览...

傍顾草异唱好朝宴称贤荐能斥道赤贫出头的椽子先烂丹鸟氏地机提溜秃卢诋讼饭豆放恣犯街费设凤泊鸾飘獦狚灌鬯贯属官帖怀蛟花腔令鼓结搆金膏进利除害纪游可不的窠巢隆危满腹文章没颠没倒妙语如珠明忒默默无闻恼火槃固侯皮灯笼搴旗清戒丘宇趣走融浃生栾申勑试穿石担十门寿安胎禽跳加官铁黑晚耄万雉无限险曲闲员小登科希差洗煤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