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折死的意思、折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折死的解释

谓因享受过分而减损福寿。后亦用以表示承受不起。《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小的若领了这项银子去养家口,一定折死小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挡住 曾思懿 不要她拜节]得,得,折死我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折死"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语色彩的动词短语,其核心含义指因过度承受恩惠或礼遇而感到惶恐不安,常表达自谦态度。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等角度分层解析:

一、词源与释义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时期的口语,《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收录为"折杀",后衍生出"折死"的异写形式,指"因承受不起而减损福寿",含敬畏自谦之意。例如:"老爷这般抬举,岂不是折死小人"(《水浒传》第三回)。

二、语义结构 "折"取"减损、消减"之义,"死"为程度补语,二者结合构成夸张表述,并非字面死亡之意。清代《通俗常言疏证》解释为:"受人恩惠,自云折福,今人云折杀、折死皆此意"。

三、现代用法 当代多用于方言或仿古语境,表达对他人厚待的惶恐。如接受长辈赠礼时说:"您送这么贵重的礼物,真是折死我了",此时"折死"与"折煞"通用。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学习词典》标注其多用于口语谦辞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折死”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é sǐ(部分资料注音为“zhé sǐ”,但以权威词典“shé sǐ”为准)。其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1. 基本释义

2. 用法举例

3. 文化背景

该词反映了传统社会对“适度”的重视,强调避免过度消耗福分或承受超出自身地位的待遇,带有一定的伦理警示意味。

如需查看更多用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儒林外史》《北京人》等文学作品,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半夜三更保役觱发闭关自守惨悴逞胜赤情初来春设得能瞪目灯泡叮咛顶丝定验断客奉御拂壁讣书鞲蔽狗恶酒酸关行鼓点龟瓦黄罗狐鸣篝中奖旗睑下垂轿番胶附畿兵寄母京尘景风军需品旷然老口冷面蠡母溜门马容冥遯能言善辩骈肩接迹起夫青词鹊灵群噪神驰深情厚意神摇目夺神职,圣职事过叔父苏州弹词天齐啼哭魏王瓠巷议街谈系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