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蛮的意思、东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蛮的解释

(1).指 东谢蛮 。 唐 柳宗元 《东蛮》诗:“ 东蛮 有 谢 氏,冠带理海中。”参见“ 东谢蛮 ”。

(2). 唐 鼓吹铙歌名。《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五·唐鼓吹铙歌东蛮》 宋 郭茂倩 题解:“《东蛮》,言既克 东蛮 ,羣臣请图蛮夷状,如《周书·王会》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蛮是汉语历史文献中对古代中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部落的统称,主要出现于唐代史籍,具有特定的地理与族群指向性。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族群范畴

    指唐代分布于今四川西南部、云南东北部一带的非汉族群,属“乌蛮”分支。其部落以勿邓、两林、丰琶三部最为著名,从事农耕与畜牧,有世袭酋长,社会结构松散。

  2. 地理方位

    “东”字体现中原王朝的方位视角,因其位于唐王朝统治版图的西南边缘,故以“东”区别于更偏远的“西蛮”(如吐蕃势力范围内的族群)。


二、历史背景

唐代为加强对西南边疆的控制,对东蛮部落采取羁縻政策,设羁縻州进行管辖。据《新唐书·南蛮传》载,东蛮三部曾协助唐军抵御吐蕃入侵,并接受朝廷册封(如两林部落首领被赐“顺政王”爵位),成为唐与吐蕃间的缓冲势力。


三、文化特征

东蛮部落保留独特的语言习俗,如“椎髻、跣足、披毡”,盛行巫术崇拜。其与汉地的交流体现在贸易(以马匹、朱砂换取盐帛)和军事联盟中,但长期维持半自治状态。


四、文献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史书,如:

现代权威工具书如《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及《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均收录此词条,释义与史籍记载一致。


参考资料:

  1. 《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樊绰《云南志校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 《中国民族史纲要》(陈连开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 汉典“东蛮”词条(www.zdic.net
  5. 国学大师《资治通鉴》检索库(www.guoxuedashi.com

网络扩展解释

“东蛮”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指代古代部族“东谢蛮”

  1. 基本含义
    原指中国古代东南方向的少数民族“东谢蛮”,属于唐代对西南地区部分族群的称呼。
    例:柳宗元《东蛮》诗云:“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

  2. 历史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后演变为对东南蛮族的泛称。唐代文献中,“东谢蛮”常与“西赵蛮”并称,指代黔州、辰州一带的部落。


二、唐代乐曲名

  1. 音乐体裁
    为唐代鼓吹铙歌的曲目之一,属军乐范畴,用于庆贺军事胜利。
    例:《乐府诗集》记载,《东蛮》一曲旨在描绘平定东蛮后群臣献图的场景,类似《周书·王会》的仪式。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据,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百子铃碧涛尝敌产院纯儒楚肆贷放定省二朋跗蕚载韡负隅干霍乱规律孤旷顾兔含饴弄孙怀哺皇祜胡蜂挥泪贾贷见智见仁进説积薪候燎镌诮麇至沓来坑子恳让恐栗暌异累茧临风对月铃铎礼筵鸾觞螺钿马利亚邈俗名不副实蕲笛焭独人急计生毧毯三幡视候实景顺风张帆思无邪铁汉投袂而起退课顽驽万丈深渊诿饰玮烨五尺之僮无亲无故五日子渫渎鞋弓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