矍铄的意思、矍铄的详细解释
矍铄的解释
[hale and hearty]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矍铄哉,是翁也。——《后汉书·马援传》
精神矍铄
详细解释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后汉书·马援传》:“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 唐 刘禹锡 《赠致仕滕庶子》诗:“矍鑠据鞍时骋健,殷勤把酒尚多情。”《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鲜于同 时年六十有一,年齿虽增,矍鑠如旧。”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登楼拾级,不赖人扶。谓公矍鑠,百年可逾。”
词语分解
- 矍的解释 矍 é 〔矍铄〕形容年老而有精神的样子。 惊慌地看着:矍然(惊视的样子)。矍矍(左右惊顾的样子)。 笔画数:; 部首:目; 笔顺编号:
- 铄的解释 铄 (鑠) ò 熔化金属: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消毁,消损:“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 同“烁”。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矍铄(jué shuò)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老年人精神健旺、老而强健的状态。其详细释义及权威来源如下:
一、现代常用义
- 形容老年人精神健旺、老当益壮
指老年人虽年事已高,但目光炯炯有神,身体硬朗,精力充沛。
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721页: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 《古代汉语词典》第845页: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二、古汉语中的引申义
- 惊视貌(古义)
古汉语中“矍”本义为惊惶四顾,“铄”指光明,组合后曾表“惊视”或“目光闪烁”之意,但此义现代已罕用。
来源:
- 《说文解字注》:“矍,隹(鸟)欲逸走也,从又持之矍矍也。”引申为惊视之态。
- 《辞源》(修订本)第2456页:“矍铄”注:“惊视貌。后多形容老人精神健旺。”
三、词源与用法解析
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商务印书馆, 2014.
- 许慎(清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 广东、广西等辞源修订组. 《辞源》(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2015.
-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1994.
(注:以上文献链接因平台限制未提供,读者可依据书名与出版社信息查阅权威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矍铄”是一个汉语成语,专用于形容老年人精神饱满、目光炯炯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含义
- 定义:形容老年人目光明亮、精神健旺,身体强健且不失风采。
- 核心特点:强调老人由内而外的活力,包含眼神锐利(如“矍”字所示)和精神焕发(如“铄”字引申义)两层含义。
2.字词解析
- 字形结构:
- 矍:上半部为“目”(眼睛),下半部为“隺”(高视远望),整体表示睁大眼睛、目光敏锐的样子。
- 铄:原指金属熔化的光芒,引申为精神焕发如光辉闪耀。
- 读音:正确读音为jué shuò,常见误读为“què shuò”,需注意纠正。
3.典故与出处
- 经典文献:
- 《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名将马援老年时仍能披甲上马,汉光武帝赞叹:“矍铄哉!是翁也。”。
- 宋代苏轼《入峡诗》中“矍铄空相视”亦用此典。
4.使用示例
- 造句:
- “祖父虽年过八旬,仍精神矍铄,每日晨练不辍。”。
- “视频中,百岁老人谈吐清晰,目光矍铄。”。
- 适用对象:仅用于形容老年人,含褒义。
5.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健旺、神采奕奕、老当益壮。
- 反义词:老态龙钟、萎靡不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用法,可查阅《后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谙悉鑤冰畚局遍达草奠长迈长吁倡园朝柄插头丑徒电唱头點題鼎鱼费连凤皇爵风笈公害国姓爷韩欧憨顽盒带黑楂楂横步鸿赏黄素虎啸风生挟策教民借问金山伯积散渴槃陁国可亲婪尾略无忌惮撩舍林下风气里室六文理心鸾杯毛巾被马足车尘面受牧子挠怀辟仗箭曲鬯三簧锁释钓说到大天松音碎锦锁窗文鸟无乖闲步闲神野鬼笑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