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穆的意思、通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穆的解释

相处和睦的知交。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过此以往,自非通穆,匹帛之馈,车服之赠,当深絶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穆"是一个较为典雅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相辅相成的意境,主要用于形容人或环境的特质:

  1. 通达而和静(形容人的品格、气质): 指人的性格、气度或精神境界既通达(明事理、晓大义、不拘泥、豁达开朗),又和穆(温和、宁静、肃穆、庄重)。形容一个人既有开阔的胸襟和智慧,能洞察事理、融会贯通,同时性情平和、沉静稳重,不浮躁、不张扬,具有内在的庄严感。这种境界体现了内在修养的深厚与和谐。

    • 引用来源: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在相关词条释义中体现了这种对人格境界的融合描述。
    • 引用来源: 《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修订版)在解释相关古语词汇时,也蕴含了“通”与“穆”结合所表达的人格理想。
  2. 畅通而肃穆(形容环境、氛围): 指空间、场所或氛围既畅通(无阻碍、开阔、四通八达),又肃穆(庄重、安静、严肃、令人敬畏)。形容一个地方既开阔明朗,通行无碍,同时又笼罩着一种庄重、宁静甚至略带神圣感的氛围。常用于描述庙宇、殿堂、陵园或某些庄严的自然景观。

    • 引用来源: 在描述古代建筑、祭祀场所或特定景观的文献中,如《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及相关研究论文中,常可见到用类似意境描绘空间特质。

总结来说,“通穆”一词融合了“通达”的智慧、豁达与“和穆/肃穆”的宁静、庄重两种特质,既可形容人内在修养达到的圆融和谐境界,也可形容环境所具有的开阔庄严之感。 它是一个带有古典美学和哲学意蕴的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通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ōng mù,其核心含义为相处和睦的知交,多用于描述关系亲密、融洽的朋友或知己。

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通:本义为“畅通、连接”,引申为沟通、往来;
    • 穆:意为“温和、恭敬”,常形容和谐的氛围。
      两字结合,强调通过相互尊重与顺畅交流建立的深厚情谊。
  2.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嵇康的《家诫》:“过此以往,自非通穆,匹帛之馈,车服之赠,当深絶之。” 此处指若非亲密知交,应拒绝接受贵重礼物,体现了对“通穆”关系的珍视。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典文献或对人际关系的文雅表述,现代使用较少。例如清代诗句“地险达般岭,天通穆鲁河”中,“通穆”可能借指地理上的连通,但此用法罕见。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拔虎须本体秉钺不足挂齿操兵诚虔宸赏矬小诞漶雕歼斗侃短趁溉汲赶不及河西欢咲胡瓜回叙虎视眈眈觳觫僭傲建除体将无做有劫轮几几金隄精金金躯斓斒揽搭论材瞀懮苗而不秀命浊暖座姘居牵衣投辖巧谀秋请染丝丧拜三品刍上信删薙神光生缘水递铺顺祥鼠裘枢幄四荒八极私誉私支素材肽键体大思精僮讼偷合取容土化诬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