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秉钺的意思、秉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秉钺的解释

持斧。借指掌握兵权。《诗·商颂·长发》:“ 武王 载斾,有虔秉鉞。”《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鉞。”《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鉞,单于犇幕。” 唐 刘禹锡 《代谢平章事表》:“虽协梦而求,无闻秉鉞之寄。” 清 钮琇 《觚賸·圆圆》:“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云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秉钺(bǐng yuè)是汉语古典词汇,本义指手持斧钺,引申为掌握军事统帅权或象征威仪。该词由两个单字构成:

  1. 秉:甲骨文字形像手持禾穗,《说文解字》释为「禾束也」,后引申为执持、掌握之意(《汉语大词典》)。
  2. 钺:古代兵器,青铜或玉制斧形器具,《周礼·夏官》载「钺以金饰,王阶之威」,既是作战武器,也是祭祀礼器与刑具(《古代兵器通论》)。

历史语义演变可分为三层:

该词现代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及文学创作,属典型的书面雅言。

网络扩展解释

“秉钺”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秉”意为手持、掌握,“钺”是古代一种长柄斧形兵器,象征权力。组合后字面指“持斧”。

  2. 引申含义
    借指掌握兵权或军事统帅权,常用于形容将领或帝王统率军队的权威。


二、历史文献出处

  1. 《诗经·商颂·长发》
    记载:“武王载斾,有虔秉钺”,描述周武王持钺征伐,体现军事权威。
  2. 《周礼·夏官·大司马》
    提到“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钺”,说明钺作为军权象征在礼仪中的使用。
  3. 《文选·张衡·西京赋》
    以“蚩尤秉钺”形容战神蚩尤的勇猛形象。

三、象征意义


四、现代应用

常见于历史文献解析、古典文学研究,或作为文化符号出现在特定场合(如总统府匾额“秉钺三江”,代指统辖长江流域的军政权力)。

别人正在浏览...

碧霭霭表正表壮不如理壮不求闻达筹室道桥定法递易都广萼绿耳也飞溢分岐挂鈎胡厮哝楛耘伤岁湖州镜郊寒借或街镇计筴金吾子炯心旧闻极刑口论老面老前辈灵根六时甍标蒙篾懞直密心莫之与京闹泛闹跑肚挪挱旁边赔贴嵰岭穷光棍球锽凄怨蛆皮若乃三料匠散小人识微见远守藩岁调文檄无僇香菜相烦香灰小调消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