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删除。 清 蒋士铨 《香祖楼·访叶》:“我和你情缘乍悲乍喜,做萍飘絮坠,再连枝蒂,把恨苗愁根删薙。” 樊增祥 《兰当词跋》:“又作《天仙子》云:‘緑树荫中红叶径?’余曰:‘叶生於树,既是緑树,其下安得有红叶?’君皆应时删薙,不以为忤。”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金文说自序》:“去春少事,輒取旧稿大加删薙,顷復简择,存文二百八十二篇,为器二百三十有八,析为七卷。”
“删薙”是一个由“删”与“薙”组合而成的复合动词,多见于古代汉语及文献典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删”本义为删除、去除,如《说文解字》释为“剟(duō,削除)也”,指对文字或事物的裁减。
“薙”音tì,原指除草,后引申为铲除、修整,如《礼记·月令》载“薙氏掌杀草”,注疏称“薙谓迫地芟之”。两字合称,强调彻底清除的行为。
二、核心词义
“删薙”指通过系统性的删削与整理以达到去除冗余或无用部分的目的。常用于描述文献编纂(如删除冗杂文字)、农事活动(如铲除杂草)或社会治理(如整顿秩序)等场景。例如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到“删薙繁芜,以存精要”,即指对文献的提炼。
三、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学术研究、古籍整理领域仍具价值。例如《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删除;铲除”,并引《宋史·河渠志》“删薙榛莽”为例,体现环境治理含义。
参考资料
“删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ān tì,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释:
“删薙”原指修剪乱长的草木(如《查字典》的引申义),后引申为删除、清除杂乱无章的事物,使之变得有序。例如在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对文字、情感或冗余内容的整理(如蒋士铨《香祖楼·访叶》中“把恨苗愁根删薙”)。
字面本义
从构词法来看,“删”意为删除,“薙”通“剃”,指割除杂草。两字组合后,最初指通过修剪使草木整齐,后扩展为对抽象事物的整理。
引申用法
在文学和学术语境中,“删薙”常用于: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用例和现代词典释义,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句,可参考相关古籍或权威词典。
拜堂背集备预不虞宾荣不礲不错唱段坼兆敕躬触诊攒三聚五打哨德业反脣讽多要寡風流跌宕风湿性关节炎抚掌大笑高魁高能物理学告首故臣国民经济姑丈寒寠汉室警絶静默斤然九莲灯机约聚乙烯塑料擂鼓鸣锣灵仪林会厖洪美孜孜谜打明应鸣豫偶像彷佛配递片影譬喻浅饮清洒齐辔社会形态使乎双译素修调节税同盟国推拥讬财文园消渴絻钺乌托邦狭路相逢消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