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ye covetously;glare like a tiger ready to pounce on its prey] 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攫取
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易·颐》
形容像猛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易·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杨二 ﹞道:‘我一生只存此骨血。那边大房做官的虎视眈眈,须要小心祇对他。’”《红楼梦》第四五回:“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 宝玉 和 凤姐姐 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千钧一发的时刻到了!房上敌人的机关枪,虎视眈眈地对准了铁门外的大队学生。”
“虎视眈眈”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析:
一、核心释义
形容像老虎捕食时一样凶狠地注视着目标,通常带有贪婪、伺机夺取的意图,含明显贬义。该成语强调心怀不善的专注状态,常用于描述对权力、财富等事物的强烈觊觎。
二、出处与演变
最早见于《周易·颐》卦:“虎视眈眈,其欲逐逐”,原指老虎紧盯猎物的凶猛姿态,后引申为心怀不轨的伺机行为。清代《红楼梦》中曾用此词暗喻家族内部对利益的争夺,进一步强化了其负面含义。
三、结构与用法
四、字词解析
示例:
“跨国资本对新兴市场虎视眈眈,企图通过低价收购掌控核心资源。”(体现伺机掠夺的贬义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周易》卦象中的哲学含义或生肖文化中的引申解读,可参考相关古籍及民俗研究资料。
虎视眈眈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虎盯着猎物的眼神,形容敌意或猛烈的攻势。
虎:部首虍,共四笔。
视:部首见,共七笔。
眈:部首目,共八笔。
眈:部首目,共八笔。
《虎视眈眈》最早出自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文章《冷壁》。这个故事讲述了虎视眈眈的虎子最终被懂得用心机的牧童所杀的故事。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成为了形容敌意或猛烈攻势的俗语。
在繁体字中,虎视眈眈的写法为「虎視眈眈」。
在古代汉字中,虎、视、眈的写法有所不同。
虎的古时候写法为虍。
视的古时候写法为祎。
眈的古时候写法为紞。
他一直对我虎视眈眈,看来这次是要和我较量到底了。
那只老虎虎视眈眈地盯着那只无辜的小兔子。
组词:虎虎生威、虎口余生、视察、视线。
近义词:目不转睛、注视。
反义词:胸有成竹、不动声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