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河西的意思、河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河西的解释

[Hexi region] 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春秋战国时,把黄河南段之西今山西、陕西两省交界处。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

详细解释

春秋 、 战国 时指今 山西 、 陕西 两省间 黄河 南段之西。《左传·文公十三年》:“ 秦伯 师于 河西 。” 汉 唐 时指今 甘肃 、 青海 两省 黄河 以西,即 河西走廊 与 湟水 流域。《汉书·霍去病传》:“ 浑邪王 以众降数万,开 河西 酒泉 之地。”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 两河 之地,太半未收; 陇右 、 河西 ,皆没戎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河西"是一个具有地理方位与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地理方位概念 "河西"指代河流西侧区域,属于方位词组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河流西边的地区"。在中国地理语境中,特指黄河以西的带状区域,尤以甘肃省境内的祁连山北麓至合黎山、龙首山南麓为典型,形成著名的"河西走廊"。

二、历史文化专称 作为历史地理名词,"河西"在《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专指汉代设置的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辖区。该区域自西汉起成为中原沟通西域的战略通道,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自陇以西,北地、上郡、河西皆羌中"印证其军事地位。

三、语言演变特征 《古代汉语词典》收录该词时强调其词性组合特点:"河"为黄河简称,"西"作方位后缀,构成偏正结构名词。现代应用中仍保留此构词法,如"河西新区""河西垦区"等地名均延续该构词逻辑。

网络扩展解释

“河西”一词的含义因历史时期不同而有所变化,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一、地理概念

  1. 春秋战国时期
    指黄河西岸的山西、陕西交界区域,即今山西吕梁山至陕西洛水之间的黄河南段西侧。例如《史记》中秦魏两国争夺的“河西之地”即为此处。

  2. 汉唐时期
    范围扩展至甘肃、青海的黄河以西地区,核心区域包括著名的河西走廊(今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成为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唐代设立“河西节度使”管辖此地。

  3. 现代范围
    狭义指甘肃河西走廊;广义可包含宁夏、内蒙古部分黄河以西区域(如阿拉善旗)。

二、文化意义
历史上该区域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交汇地,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贸易均经此展开,形成了多元文化交融的“河西文化”。

三、成语引申
因黄河阻隔导致东西交通困难,衍生出比喻义“相隔甚远、难以联系”,如成语“天各一方”的意境。


参考资料:综合历史文献与地理研究,可查阅《史记·秦本纪》,或现代地理著作《中国历史地理概述》进一步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北歌畅销趁机赤除丑辞牀头金尽初入芦苇,不知深浅村部大询吊脚楼兜地豆棚多子繁膴分谤革橐刿心刳腹黑矟怀材抱器晃晃悠悠黄须儿胡厮哄鞬辀郊祀歌交讼景福记验积幼峻登跨积腊八老落凛遵立心漫涎潘沐朋奸疲困千章万句骑导券帖上池赏犒邵伯讼棠沈陷十不闲莲花落守府缩砂密太牢滩船滩子桃穰天阵铁管铜竹抟心揖志退朝无啥鲜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