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吐蕃的意思、吐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吐蕃的解释

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 西藏 地区全部,盛时辖有 青藏高原 诸部,势力达到西域、 河陇 地区。其赞普 松赞干布 、 弃隶缩赞 先后与 唐 文成公主 、 金成公主 联姻,与 唐 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吐蕃 政权崩溃后, 宋 、 元 、 明 史籍仍习惯沿称 青藏高原 及当地土著族为 吐蕃 ,一作 吐番 。 元 中统 间改称 乌斯藏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吐蕃(音tǔ bō)是中国古代对公元7-9世纪青藏高原政权的正式称谓,也是汉语典籍中对藏族的古称。其释义与历史背景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词义

    指7世纪初由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各部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定都逻些(今拉萨),鼎盛时期疆域覆盖今西藏、青海、川西及部分中亚地区。

    来源:《辞海》(第七版)历史分册

  2. 读音与词源

    “蕃”古音读“bō”,系汉文史籍对藏语“Bod”(བོད་,藏族自称)的音译。唐代文献《通典》首次以“吐蕃”记载该政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二、历史背景


三、现代关联

“吐蕃”作为历史名词,与现代西藏自治区有明确延续性。藏学家王尧指出:“吐蕃王朝是西藏首次建立统一政权的标志,其制度、文字(藏文)深刻塑造了藏族文明。”

来源:王尧《吐蕃金石录》


参考文献

  1.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3.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通史·隋唐卷》,2020.
  4. 陈庆英:《西藏通史》,中华书局,2016.
  5. 王尧:《吐蕃金石录》,文物出版社,1982.

(注:为符合原则,所有来源均为权威出版物,未提供失效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吐蕃”是7-9世纪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名称,也是中原王朝对藏族及其居住地的历史称谓。以下从词源、政权特征、历史地位等方面综合解释:

一、词源释义

  1. 自称“bod”
    吐蕃自称“bod”(藏文:བོད།),该词最早可能源于苯教(བོན།)法师的称呼,后演变为部落联盟及地域名称。唐朝时期,吐蕃以“bod chen po”(大蕃)对应唐朝的“大唐”。

  2. 汉译“吐蕃”的由来

    • “蕃”(音bō)对应藏语“bod”,可能与藏族原始宗教“本”(bon)或农业(与牧业“卓”相对)相关。
    • “吐”或为汉语“大”的音转(对应“大蕃”),也有学者认为是藏语“上部”(stod)的音译。

二、政权特征

  1. 历史沿革
    吐蕃王朝由松赞干布于633年建立,定都逻些(今拉萨),共传九代赞普,延续209年(633-842年)。其极盛时期疆域西接大食,东抵陇山,北至贺兰山,南达恒河北岸。

  2. 社会与文化

    •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种植青稞、小麦,饲养牦牛、羊等;手工业涵盖冶铁、毛织等领域。
    • 创制藏文、建立法律和驿站制度,推动青藏高原文化整合。

三、族源与遗传证据

  1. 多元起源说
    传统观点认为吐蕃源于西羌发羌部,或鲜卑秃发部后裔。藏文史籍《王统世系明鉴》则记载“猕猴变人”传说,反映藏族本土起源观。

  2. 遗传学实证
    青海都兰吐蕃墓葬的DNA研究表明,吐蕃人群属于汉藏系,反驳了鲜卑说和印度“南来说”。


四、与中原王朝的互动

  1. 唐蕃和亲
    松赞干布、弃隶缩赞两位赞普分别迎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促进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如丝绸、佛教传播)。

  2. 军事与外交
    吐蕃曾与唐朝争夺西域和河陇地区,但长期保持“舅甥关系”,形成“和战交替”的互动模式。


五、历史影响

吐蕃崩溃后,宋元明史籍仍以“吐蕃”泛称青藏高原及藏族。其政权整合了高原各部,为后世藏族形成奠定基础。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百度百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挨搪榜笞避兵策帽儿钗泽盗财帝佐遁迹销声犯赃沸腾炉讽示戆勇垢汙鼓半国甥鸿畧江北贱秽噍杀敬贤爱士尽是禁卫鞠躬君子科判宽影片睽变酷评枯住连二灶龙腹梦兰密修驽顽跑步潜默佥妻确荦日知录日昼宂浊山堑杀禋试巴使酒收还受禅碑水至清则无鱼说不去说述疏弃竖人燧皇碎琼铜陌头颈崴磈完篇文房四物乌托邦小布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