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鼓之半。谓夜深。 唐 李商隐 《公子》诗:“一盏新罗酒,凌晨恐易销。归应衝鼓半,去不待笙调。” 冯浩 笺注:“衝鼓半,谓夜深始归。”
“鼓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时间概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鼓半”指“五鼓之半”,即五更(古代夜间报时制度)的一半。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五鼓”对应第五更(凌晨3点至5点),因此“鼓半”可理解为五更过半,约在四更末五更初,对应现代时间的深夜至凌晨交界时段。
2. 出处与用法
该词出自唐代李商隐《公子》诗:“归应衝鼓半,去不待笙调。” 冯浩笺注:“衝鼓半,谓夜深始归。”。诗中用“鼓半”强调宴饮至深夜方归的场景,体现时间之晚。
3. 相关扩展
4. 现代使用
该词属古汉语词汇,现代已不常用,仅见于诗文解析或历史文献研究。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用“深夜”“凌晨”等现代词汇替代。
参考诗句示例
宋代范仲淹《句》:“唐世碑犹在,高丽鼓半穿。”(此处“鼓半”可能指鼓的破损状态,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与时间义项不同)
《鼓半》是一个汉字词,它的意思是指音乐演奏中的一种技巧,用左手在鼓面上打出的音节。
《鼓半》的部首是鼓(部首:鼓,笔画:鼓-5)和半(部首:卩,笔画:半-2)。
《鼓半》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音乐传统。在古代的乐派中,演奏乐器鼓时,有一种特殊的技巧是用左手在鼓面上打出独特的音节,这一技巧被称为“鼓半”。
在繁体字中,《鼓半》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这个词的写法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1. 他的鼓半技巧非常熟练,给音乐增添了很多色彩。
2. 这首曲子需要用鼓半来打出特定的节奏。
鼓面、鼓器、鼓声、鼓乐、鼓点
鼓法、鼓技、鼓击
鼓全、鼓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