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确荦的意思、确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确荦的解释

凹凸不平的石头。亦形容土地、路径多石不平的样子。 唐 刘禹锡 《吊马文》:“结为确犖,融为坳堂。” 清 曹寅 《惠山题壁》诗之一:“ 积书巖 下小池通,确犖行穿复壁中。” 清 赵翼 《王贻堂编修邀客陶然亭兼订法源寺看海棠之约》诗:“城南野路确犖行,破车声如老翁欬。”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虽土质确荦,不宜稼穑,而所产金银铜锡之属,实远胜于他纪诸岩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确荦(què luò)是古汉语中的叠韵联绵词,多用于形容山石嶙峋、坚硬不平的样貌,引申为事物分明或品格刚直。以下从释义、字形、用例及现代应用角度分析:


一、核心释义

  1. 山石不平貌

    形容山石嶙峋凸起、坚硬粗糙的状态。

    :《诗经·鲁颂·閟宫》"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后世注疏以"确荦"释山石嶙峋之状)。

  2. 分明;显著

    引申为事物界限清晰或特征突出。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事理确荦,不可移易" 。

  3. 刚直坚定

    喻人品格刚正不阿,如石之坚硬。

    :北宋《册府元龟》载"性确荦,不为权贵屈" 。


二、字形与字源


三、古籍用例佐证

  1. 地理描写

    《水经注·河水》:"山形确荦,崖壁无阶" ,描述山势陡峭。

  2. 品性比喻

    《宋史·李沆传》:"沆性直谅,行确荦",赞其刚直品行 。


四、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确荦"已罕用,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地域方言(如部分北方方言保留"石头确荦"形容路面不平)。其语义由"嶙峋""刚正""昭彰"等词继承。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3.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济南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确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形容地貌多石不平
    指地面或路径布满凹凸不平的石头,常用来形容山石嶙峋、崎岖的地势。例如:

    • 唐代刘禹锡《吊马文》提到“结为确荦,融为坳堂”,描述石头堆积的崎岖景象。
    • 鲁迅在《中国地质略论》中也用“土质确荦”形容地质的坚硬多石。
  2. 古代文献中的用法

    • 清代曹寅《惠山题壁》诗:“确荦行穿复壁中”,描写穿越石壁的艰险路途。
    • 清代赵翼诗中“城南野路确荦行”,则直接以“确荦”形容道路的坎坷。

二、现代可能的误用

部分资料(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表示“行动果断、坚定不移”。但这一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撑,可能是对“荦确”(luò què)的误写。例如韩愈《山石》中“山石荦确行径微”,更符合“崎岖”的本义。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诗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奥澁百世不磨白庭砂暴疾卑俯伧语殂化代职登歌底发掇蜂鹅陈風操宫魂公冶圭勺寒橐耗散狠酒轰鬭侯门佳景较论浄门霁颜考极口米哭鸟恋念立戟临迩鹿羹矛盾概念没完没了名手磨折馁士泥视喷吐骑奴杀鸡儿抹脖子山腰舌簧生料摄意蓍龟家説笑厮竖泝游太乙炉贪馋棠木舫天録铁腕投石兔脱挽世笑戮小王子歇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