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凹凸不平的石头。亦形容土地、路径多石不平的样子。 唐 刘禹锡 《吊马文》:“结为确犖,融为坳堂。” 清 曹寅 《惠山题壁》诗之一:“ 积书巖 下小池通,确犖行穿复壁中。” 清 赵翼 《王贻堂编修邀客陶然亭兼订法源寺看海棠之约》诗:“城南野路确犖行,破车声如老翁欬。”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虽土质确荦,不宜稼穑,而所产金银铜锡之属,实远胜于他纪诸岩石。”
“确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形容地貌多石不平
指地面或路径布满凹凸不平的石头,常用来形容山石嶙峋、崎岖的地势。例如:
古代文献中的用法
部分资料(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表示“行动果断、坚定不移”。但这一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撑,可能是对“荦确”(luò què)的误写。例如韩愈《山石》中“山石荦确行径微”,更符合“崎岖”的本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诗文注解。
确荦这个词是中国汉字中的一个双音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意为“确定”、“明确”。它用于强调某件事情的确切性和明确性。
确荦的部首是「⼈」,即「人 radical」,它表明这个词与人有关。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
确荦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这本古籍中。另外,繁体字中将「确」改为「確」,但其意思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当我们看到古代文献时,可能会发现某些字的形状和现代略有差异。确荦这个词在古代书法中的写法稍微不同于现代,但整体上仍具有相似的结构。
1. 经过讨论和协商,我们最终对计划的内容进行了确荦。
2. 领导会议上,他明确地向大家确荦了公司的发展目标。
组词:确定、明确、确认、确立、确信
近义词:明确、确定、肯定、准确
反义词:怀疑、不确定、含糊、模糊
百炼千锤膀扇子暴苛宝佩别颏腮冰餹簸箕掌不死不生捕厅怊惆车逆酢酒大夫倒槽点青订亲丢开冬爱动武房星枫木浮思干橹阁道根缉共吺亨通花郎黄肠黄楼惶悚寰内假典交午交午柱甲世积草屯粮接脚壻夸蛾匡护老狐狸怜见灵照率耕漫漭媚靥绵暧桥构轻举绝俗穹顶三洲歌蓑蓑台尚踏踘调音五伦响鼻详的狎溺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