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笔记。清代顾炎武作。三十二卷。按经义、吏治、财赋、史地、兵事、艺文等分类编次。较全面地反映了著者的政治学术思想。书中错误之处,曾经阎若璩等订正。黄汝成著有《日知录集释》,后又有多位学者加以整理研究。
“日知录”主要有两层含义,分别对应书名和引申意义:
由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所著,是体现其学术思想的核心著作:
现代语境中,“日知录”演变为成语:
他在《日知录》中提出“文章须有益于天下”,反对空谈怪力乱神,主张文字应“察民隐,纪政事”。这一思想对清代学术风气影响深远。
《日知录》是根据汉字的意义和发音来组成的词语。“日”指的是太阳,代表着时间的推移和一天的开始;“知”意为知道、了解,表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行为;“录”指记录。因此,《日知录》的意思是记录知识和信息的书籍或记录。
“日”是《日知录》的拆分部首,也是除了拼音外最基本的汉字之一。它的意思是太阳或日子。“日”有4画。
“知”是《日知录》的另一个拆分部首,它代表知识、了解等含义。“知”有8画。
“录”是《日知录》的最后一个字,它表示记录、记载。它有7画。
《日知录》是中国古代书籍的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笔记和手册。它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历史、文化、哲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
繁体字版本的《日知录》是使用繁体汉字书写的版本,主要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使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例如,“日”字的古代写法中,上面的“口”字写得更大,而底部的弯曲线稍有不同。“知”字的古代写法中,上边的一横会直接与下面的两个点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录”字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但是书写的笔画较为简化。
1. 《日知录》是一本宝贵的古代文献,记录了古人的智慧和知识。
2. 这本《日知录》包含了各个领域的信息,在研究历史时非常有参考价值。
3. 我在图书馆找到了一本《日知录》,读了其中关于科学发展的章节。
组词:日志、知识、录音、记录
近义词:笔记、手册、纪录、典籍
反义词:遗忘、失忆、忘记、未记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