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兵的意思、避兵的详细解释
避兵的解释
(1).谓躲避战乱而移居他处。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谦》:“东行避兵,南去不祥。” 唐 唐彦谦 《毘陵道中》诗:“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狈今年又避兵。” 明 冯梦龙 《风流梦·杜宝移镇》:“因报马连催,虏信紧急,打发家眷往 临安 避兵。” 丰子恺 《辞缘缘堂》:“将避兵 桐庐 ,留别 杭州 诸友。”
(2).谓避开敌军。《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破敌未堪息战马,避兵又必赖良谋。”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人皆说捻子善避兵,又怕打不着;我要说: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3).谓避免兵器所伤。 唐 马总 《意林》卷四:“肉芝是万岁蟾蜍,头上有丹书八字,五月五日中时取之,以足画地则水流,带之左手则避兵。”
词语分解
- 避的解释 避 ì 躲,设法躲开: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躲就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兵的解释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
网络扩展解释
“避兵”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其解释及例证如下:
一、躲避战乱而移居他处
指因战争或动乱,百姓为保全性命而迁移到安全地区。例如:
- 汉代焦赣《易林·无妄之谦》提到“东行避兵,南去不祥”。
- 唐代唐彦谦《毘陵道中》诗云:“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狈今年又避兵”。
- 明代冯梦龙《风流梦·杜宝移镇》中描述家眷为避兵迁往临安。
二、避开敌军(军事策略)
指在战争中主动规避敌方军队的锋芒,属于战术性撤退或隐蔽。例如:
-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提到“避兵又必赖良谋”,强调谋略的重要性。
- 现代小说《星星草》中描述捻军“善避兵”,即擅长灵活避开敌军主力。
三、避免兵器所伤(神话或象征意义)
指通过特定方式(如佩戴护身物)避免被兵器伤害,多见于古籍中的传说记载。例如:
- 唐代马总《意林》记载“肉芝(蟾蜍)带之左手则避兵”,带有神话色彩。
“避兵”一词既反映古代社会战乱频繁的历史背景,也体现军事策略与民间信仰的交织。其核心含义均围绕“躲避危险”,但具体语境需结合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避兵》这个词是指避开战乱和战争。下面是有关《避兵》的详细信息:
- 拆分部首和笔画:《避兵》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即“辵”和“兵”,其中“辵”是走字旁,表示行走的意思;而“兵”则是表示与战争相关的意义。总共有7个笔画。
- 来源:《避兵》一词在古代汉字中是一个较为罕见的词语,它的来源和出处目前尚无法确定。
- 繁体:繁体字中的《避兵》为「避兵」。
-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时候的汉字书写规范,我们可以将《避兵》写成「避兵」。
- 例句:避兵的最佳方法是保持中立,尽量远离战争地区。
其他相关信息:
- 组词:避难、避难所、避难民、避开、战争、避险、避世、避暑等。
- 近义词:避战、逃避战争。
- 反义词:卷入战乱、参战。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 如果还需要其他相关的帮助,请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