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虎符的意思、铜虎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虎符的解释

汉 代发兵所用的铜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史记·孝文本纪》:“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司马贞 索隐:“《汉旧仪》:铜虎符发兵,长六寸……《古今注》云‘铜虎符银错书之’。 张晏 云‘铜,取其同心也’。” 唐 岑参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诗:“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亦省作“ 铜符 ”、“ 铜虎 ”。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易简成功,偃铜符於鹤仗。”《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遂授 澄 节、铜虎、竹使符,御仗左右,仍行 恒州 事。”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送钮书城之任项城》词:“綬染红桃,符分铜虎,差足云豪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铜虎符是中国古代军事调遣的重要凭证,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铜虎符是汉代发兵专用的铜制虎形兵符,由朝廷与地方将领各执一半,需两半完全契合才能调动军队。后逐渐演变为官印的象征,代表军事指挥权。

二、历史与功能

  1. 起源与使用
    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汉代成为正式制度。使用时,朝廷使者持右半符至地方,与将领持有的左半符相合,验证无误后方可发兵。

  2. 合符制度
    符体从中剖分,刻有铭文或错银文字(如“与临袁侯为虎符,第二”),确保唯一性。

三、形制特征

四、演变与别称

唐代文献中简称为“铜符”或“铜虎”,并延伸指代地方官职。宋代《舆服志》记载其形制沿用虎形,称“铜兵符”。

五、文化意义

虎符制度体现了古代军事管理的严密性,后世成为权力信物的典型代表。现存最早的实物为战国时期的青铜虎符。

如需进一步了解虎符的调兵流程或具体考古案例,可参考《史记·孝文本纪》及汉代文物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铜虎符的意思

铜虎符是指古代使用的一种军事令牌,用铜制成,形状像虎的形象,用于识别和指挥军队。虎符在古代军事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代表着军权和统治力量。

拆分部首和笔画

铜虎符的拆分部首为金和虍。

其中,部首金表示与金属相关。虍为一个独体部首,表示与虎有关。

铜虎符的笔画数为12画。

来源与繁体

铜虎符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它由当时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发放给军官作为令牌使用。后来,铜虎符成为了汉朝时期的一种重要制度,用来显示军队的等级和身份。

在繁体字中,铜虎符是「銅虎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铜虎符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整体形状保持基本一致。

例句

1. 将军手持铜虎符,率军奋勇杀敌。

2. 铜虎符是古代军队的象征,代表着统一指挥权。

组词

- 铜符文

- 虎符令

- 虎符传令兵

- 虎符权

近义词

铜虎符的近义词包括:铜令符、虎符、金虎符。

反义词

铜虎符的反义词为无铜虎符、无令牌。这指的是没有拥有铜虎符或其他令牌的情况。

别人正在浏览...

鞍驮螯蟹倍重犦牛薄夜蚕穑长垛麤悍翠鹢大后天瘅恶诞圣登封登讲颠末迪斯尼乐园二祧凤旍高频鼓吹词果播果的侯吕陵殭尸简古笺麻机釜经济开发区近戒菫色罝罘郡城军目军塘居心险恶酹祝莲社利根流水账龙蟠虎绕满纸空言内老板酿秫溺人平赃青堂城悛悛三才箭散夫三原善照射室四威仪琐末酥汤头陁相陵贤牧鲜妍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