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城的意思、郡城的详细解释
郡城的解释
(1).郡治的城垣。《南史·齐纪上·武帝》:“ 齐兴 太守 刘元宝 於郡城壍得钱三十七万,皆轮厚径一寸半,以献,上以为瑞,班赐公卿。”
(2).郡治所在地。 唐 李德裕 《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遶郡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妾 白 姓。有息女 秋练 ,颇解文字。言在郡城,得听清吟,於今结想,至絶眠餐。”
词语分解
- 郡的解释 郡 ù 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城的解释 城 é 围绕都市的高墙:城墙。城池。城圈。城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城楼。城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城垛。 都市:城市。城镇。城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
专业解析
郡城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复合词,指古代郡一级行政单位的治所所在地,即郡太守(郡守)的驻地和该郡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
行政中心属性:
- “郡”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始于战国,秦汉时期全面推行郡县制,成为中央集权下管理地方的核心层级。郡的长官称郡守或太守。
- “城”指建有城墙的居民聚居点,具有防御功能。
- 因此,“郡城”特指作为一郡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的城市。它是该郡范围内级别最高、规模通常最大的城市,是郡守发布政令、管理属县、征收赋税、维持治安的基地。
-
历史演变与地位:
- 在秦汉郡县制下,郡城是仅次于都城的重要城市。其地位高于其管辖范围内的“县城”(县级治所)。
- 随着历史发展,地方行政层级有所变化(如州、道、路、府、省的出现),但“郡”作为一级政区或次级政区在不同朝代时有沿用或指代类似的区域,“郡城”一词也随之指代相应层级的治所城市。例如,在明清时期,“府”相当于秦汉的郡,“府城”即相当于古代的“郡城”。
-
功能与特征:
- 郡城不仅是行政中枢,通常也是区域性的军事要塞(驻有郡兵)、经济枢纽(集中郡内资源与商业活动)和文化教育中心(如设有官学)。
- 其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城墙规制、官署建筑(如郡守府、监狱、仓库)等,一般都比下辖的县城更为宏大和完备。
“郡城”的核心含义是作为古代郡级行政区划首府的、具有综合功能的中心城市。它代表着该郡的政治权威和区域核心地位,是理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和城市体系的关键概念之一。
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该词典对“郡”有明确释义,指“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是理解“郡城”的基础)。
- 罗竹风 主编. (1986-1994). 《汉语大词典》.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该大型语文辞书对“郡”、“城”及相关的历史行政词汇有详细解释和书证,为“郡城”的历史含义提供权威依据)。
-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2014).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该词典专门收录古汉语词汇,对“郡”、“城”及古代行政地理名词的解释具有针对性)。
网络扩展解释
“郡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
郡治的城垣
指郡级行政单位治所(即地方政府所在地)的城墙或防御工事,例如《南史·齐纪上·武帝》记载,太守刘元宝在郡城挖掘出钱币进献。
-
郡治所在地
指郡级行政机构所在的中心城市,如唐代李德裕在《登崖州城作》中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遶郡城”描述郡城的地理环境。
二、延伸与背景
- 行政与功能:郡城在古代是地方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承担税收、司法等职能。
- 字义解析:“郡”为古代行政区划(秦汉后大于县),“城”指城墙或城市,组合后强调其行政属性与城防特征。
三、使用示例
该词多见于史书或诗词,例如《聊斋志异·白秋练》中提到的“郡城”即指行政中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南史》《聊斋志异》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磨搬九别鹤操璧宫不公蚕箔嘲诉承化车载斗量充列串烟村舂到任负日伏袭告礼宫廷寡俦犷横归美还名酣色衡短论长霍霍监战徼伺介入僦舟戟指聚伙颗粒浪人烙饼柳营花阵蝼蚁贪生矛槊猫头鸟绵子冥鉴明戒涅汙擗掠蚍蚁倩语取保候审臊根善富觞弊捎马子失控十州述怀殊绝説白道黑嗣孙屯耕相徽仙姑仙醪仙霞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