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军塘的意思、军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军塘的解释

清 在西北边区设置的军邮之一。《清会典·兵部八·车驾清吏司》“凡置邮,曰驛,曰站,曰塘”原注:“ 甘肃 之 安西州 , 新疆 之 哈密厅 、 镇四厅 三属……旧时特设军塘,以达出入文报。自 新疆 改设行省后,裁去 哈密 、 镇西 两属军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军塘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由国家设立、为军事目的服务的驿站或交通站点,尤其与边疆军情传递、物资转运相关。以下从词典释义与历史文献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军塘指古代专为军队设立的驿站或中转站,主要承担军事情报传递、军需物资转运及官兵接待等职能。其名称中的“塘”源于古代驿道系统中的“塘汛”(驿站关卡),常设于边防要地或交通枢纽。

    来源:《汉语大词典》 “军塘”词条释义。

  2. 功能与性质

    军塘兼具军事哨所与后勤枢纽双重属性:

    • 情报传递:通过塘兵(驿站驻军)接力传递军报,保障边疆与中央的通讯畅通。
    • 物资补给:为行军部队提供粮草、马匹等补给,并管理军用物资储备。
    • 交通管控:稽查往来人员,维护驿道安全,如清代在西藏、新疆等地广设军塘。

      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对清代军塘制度的记载。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佐证

  1. 清代军塘制度

    清代在边疆地区(如西藏、青海、蒙古)建立系统的“军塘网络”,每塘间隔数十里,由绿营兵驻守。《清史稿·兵志》载:“西藏台站,自打箭炉出口至藏,计程五千余里,设台站八十四处,分驻塘兵。”此处“台站”即包含军塘职能。

    来源:《清史稿·卷一百三十七·兵志八》。

  2. 相关典籍记载

    • 《钦定大清会典》明确军塘职责:“凡驰驿者,验其邮符;转运者,核其刍粮。”
    • 清代学者魏源在《圣武记》中描述新疆军务时提及:“置军塘以通文报,设营汛以固边防。”

      来源:《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七百三十二》;魏源《圣武记·卷四》。


三、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军塘”一词已罕见于日常生活,主要作为历史术语出现于军事史、边疆治理研究中。其含义固定于古代军事驿站范畴,无延伸或比喻用法。


军塘是古代中国军事交通体系的核心设施,特指由国家管理的军事驿站,承担情报传递、物资转运与边防管控职能。其历史实践集中体现于清代边疆治理,是研究古代军事制度与交通史的重要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军塘”是清代在西北边疆地区设置的军事通信机构,属于邮驿系统的一部分。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军塘是清代为传递军事文书和情报,在甘肃、新疆等西北边区设立的军邮站点。其名称中的“塘”源于古代邮驿制度中的“塘汛”,指代小型通信据点。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 根据《清会典》记载,清代邮驿系统分为“驿、站、塘”三类,军塘专责军事文报传递。
    • 主要分布于甘肃安西州、新疆哈密厅等地,连接边疆与中央,确保军令畅通。
  3. 裁撤与变迁
    新疆于1884年(光绪十年)改设行省后,行政体系调整,哈密、镇西(今巴里坤)等地的军塘被裁撤,职能逐步并入地方行政系统。

军塘是清代西北边疆军事通信的重要设施,兼具战略与行政意义,其存废反映了边疆治理的演变。更多细节可参考《清会典》及相关历史档案。

别人正在浏览...

案无留牍宝章鼻道碧涛鄙笑不尴不尬成擒鸱靡虫书鸟篆蹙蹙靡骋促恰大红大緑贷本调配帆力分役干大耕器耕耰根苗滚水合虚淮南鸡犬划拳奸兆交知解下九背向寄质崛岉吭吭窥鼎冷沉沉燎彻撩零冽香岭僥卵民落锁鸣玉燕飘茵颦笑桥公钺轻怜疼惜穷独齐耦驱祟攘人之美折桌示俭霜质书页司法讨针线通窍推事玩爱慰抚无精打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