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奠祝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梓潼祠 中,一相酹祝,可能达否?”
“酹祝”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lèi zhù,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酹祝”指祭奠祝告,即在祭祀或追悼仪式中,通过洒酒祭奠并诵读祝文的方式表达哀思或祈愿。该词由“酹”(洒酒祭祀)和“祝”(祷告、祝告)两个动作组合而成,强调祭祀与言语告慰的结合。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司文郎》,原文为:“梓潼祠中,一相酹祝,可能达否?”。此句描述在梓潼帝君(掌管文运的神)的祠庙中,通过酹祝仪式祈求心愿通达的情景。
“酹祝”多用于古代文学或传统祭祀语境中,现代汉语使用较少。其核心意义与祭祀、追思相关,常见于描述宗教仪式、悼念活动或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场景。
“酹祝”是融合祭祀动作与言语祈愿的复合词,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古籍用例,可参考《聊斋志异》相关篇章。
《酹祝》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举杯祝酒。它由两个字组成:酹(lèi)和祝(zhù)。
拆分《酹祝》的部首是酉(酒)和示(礻)。酹的拼音是lèi,酹的笔画数是14;祝的拼音是zhù,祝的笔画数是9。
《酹祝》这个词来源于古代饮酒仪式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古代,人们在举行祭祀、庆典或宴会等场合时,会用饮酒来表达祝福和庆贺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举起酒杯,向着天空、神位或其他人敬酒,并称之为酹祝。
《酹祝》的繁体字为醴祝。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酹在酒的旁边多加了一个口字旁,类似于让人咽下口中的酒意味。而祝则与现代字形相似。
1. 在婚礼上,新娘新郎举起酒杯,酹祝新婚幸福。
2. 酒会上,主人举杯酹祝来宾们的健康与成功。
- 酒酹(指酒的香气)。
- 祝贺(表示祝福和庆贺)。
- 祝愿(表示美好的期望和祈祷)。
- 敬酒(举起酒杯向对方表示敬意)。
- 举杯(举起酒杯)。
- 酬祝(返回祝酒)。
- 倾杯(将酒倒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