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祧的意思、二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祧的解释

指古代帝王七庙中两位功德特出而保留不迁的远祖庙。《礼记·祭法》:“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 孔颖达 疏:“远庙为祧者,远庙谓 文 、 武 庙也, 文 、 武 庙在应迁之例,故云远庙也;特为功德而留,故谓为祧。祧之言超也,言其超然上去也。”《宋史·礼志九》:“ 翼祖 宣祖 在二祧之位,犹同祖禰之庙,皆月祭之,与亲庙一等,无亲疏远近之杀……请自今二祧神主,杀於亲庙,四时之祭,享尝乃止,不及大烝,不荐新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二祧是古代宗庙制度中的专有名词,特指周代为两位功勋卓著的祖先单独设立的不迁之庙。其核心含义与宗法祭祀制度密切相关,具体解析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字源构成

    “祧”(tiāo)本义指远祖庙,《说文解字》释为“迁庙也”,即供奉超出世代限制的祖先之庙。“二”为数量词,合称“二祧”即指两座独立祭祀的祖庙。

  2. 制度内涵

    周代宗庙实行“七庙制”,其中始祖庙永存,其余六庙随世代更迭而迁毁。唯文王、武王功绩至高,其庙宇被尊为“二祧”,永久保留祭祀,不受迁毁规则约束。此制见于《礼记·祭法》:“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

二、历史依据

  1. 周礼定制

    据《周礼·春官·守祧》记载,二祧由专职官员“守祧”管理,庙中藏有祖先衣冠,象征王权正统。东汉郑玄注:“二祧,文、武之庙也。” 此制凸显周人对开国功勋的永恒崇敬。

  2. 功能演变

    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进一步阐释:“二祧虽在七庙之外,实为功德特留,非按昭穆序列。” 后世王朝如唐宋亦仿此制,设“世室”或“祧庙”供奉开国君主。

三、文化象征

二祧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祖功宗德”的伦理观念,通过固定祭祀文王、武王,强化宗法纽带与政权合法性。如清代孙希旦《礼记集解》所言:“尊祖故敬宗,二祧之设,所以明统也。”


参考文献

  1. 《礼记·祭法》,收录于中华经典古籍库(需订阅访问)
  2. 《周礼注疏》,郑玄注,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版本
  3. 《礼记集解》,孙希旦,中华书局点校本(无公开电子版,建议引用纸质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二祧”是古代宗庙制度中的专有名词,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基本定义

“二祧”指帝王七庙制度中,两位功德显赫且被永久保留的远祖庙。其核心功能是“保留不迁”,即不因后世帝王更迭而迁走神主,区别于其他需定期迁毁的宗庙。

2.制度来源

3.“祧”的字义补充

“祧”本义为远祖庙(如《说文解字》释为“迁庙”),后引申为承继宗统,如“兼祧”即一子继承两房宗祀。因此,“二祧”既指具体庙宇,也隐含对功勋祖先的尊崇与宗法延续。

4.注意辨析

部分资料(如)误将“二祧”释为成语“被人遗忘者”,实为混淆。该词属礼制术语,非日常用语,正确拼音为èr tiāo,非“èr lái”。

如需进一步了解宗庙迁毁规则或历代二祧实例,可参考《礼记》《宋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聆抱憾表里不一不悛参触残虐潮气痴床宠鹤从跸打蔟颠堕定理都知放情丘壑烦鹜滒弱馆劳鬼门上占卦国际裁判国庠鸿醇訇轰坏根憿绝忌烟锯齿举例发凡看清靠得住库希特人联署流飞盲风怪云明燥幕朔捧托披薄劈噗谦道悄地凄酸驱从嚷聒扰驯馺馺烧割説好嫌歹丝抹隋珍溯游偷合苟容屠牧忘忧草望重五凫毋寱毋喘跣脱仙隐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