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头陁的意思、头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头陁的解释

见“ 头陀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头陁(头陀)是汉语佛教术语,源自梵语“dhūta”,意为“修治身心、去除尘垢”。该词最早见于东汉译经,指代佛教中通过苦行修持、磨练意志的修行者,其内涵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词源考据

“头陀”是梵语“dhūta”的音译,《一切经音义》卷三载:“头陀,正言杜多,此云修治,亦云抖擞”,《佛学大辞典》进一步解释其核心义为“去除烦恼如抖衣去尘”。南北朝时期《高僧传》已将此词作为僧人苦修典范的代称。

二、修行范式

头陀行者需持守“十二头陀行”,包括:1)着粪扫衣(百衲衣);2)但三衣(限定衣物数量);3)常乞食;4)次第乞(平等化缘);5)一坐食(每日一餐);6)节量食(定量饮食);7)阿兰若住(远离人烟);8)冢间坐(墓园禅修);9)树下坐;10)露地坐;11)常坐不卧;12)随处住。此修行体系载于《十二头陀经》。

三、语义流变

唐代以降,“头陀”引申出多重含义:既可指游方僧人(如白居易《晚秋闲居》诗“独有头陀寺”),也用作僧名后缀(如《水浒传》中的武松法号“行者武松”)。《汉语大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在宋元话本中常作为游方僧的泛称。

网络扩展解释

“头陁”一词的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根据,“头陁”是“头陀”的异体写法,属于佛教术语,指代一种苦行僧的修行方式,常见于古代文献中。

  2. 延伸说明

    • 佛教背景:头陀(梵语Dhūta)原指通过简朴生活(如乞食、穿百衲衣、树下坐等)修行的僧人,强调去除烦恼、磨炼心性。
    • 字形差异:“陁”与“陀”在古代汉字中可通用,因此“头陁”与“头陀”实为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注意:需区分“头陁”与易混淆的“头廯”(搜索结果中、3提到的真菌性皮肤病),两者含义完全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

案览暗想白版侯半圆卑身屈体鼻鼻齉齉不当得利补特伽罗朝化冲积物词章底宁凡才房苑風木之悲改土为流跪拜裹骽恒直趪趪检验景致计要牢鼎粮站芦荟闾舍没下稍敏手藕花炮艇偏短披戴潜计愆缧请对曲私柔习如麻散消摇上流社会上下平诗余顺随搠笔巡街私邪宿储素相天泣危悬文格文化衫诬拿乌杂香蕉水献梦咸涩暇息遐志邂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