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挡水的低坝。
"水堰"是汉语中描述水利设施的专业术语,指人工修建的横截河流或渠道的挡水建筑物,其核心功能为蓄水、调节水位或控制水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水堰属于"以蓄水或泄洪为目的的低矮拦河坝"。在水利工程领域,水堰具有以下特征:
结构组成
主体由堰体、溢流口、导流墙构成,堰顶通常设计为自由溢流式。根据《水利工程术语标准》(GB/T 50095-2014),其高度一般不超过15米,区别于具有更高蓄水能力的水坝。
功能分类
工程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案例库显示,该设施在农田灌溉系统中占比达43%,在小型水电站引水系统中应用率达68%。典型构造包含浆砌石结构(传统型)和混凝土结构(现代型)两种形式。
相关术语
在《水工建筑物》专业著作中,与之关联的概念包括"堰塞湖"(天然形成)与"堰闸"(配备闸门控制)。古籍《河防通议》记载的"叠梁堰"可视为早期水堰形态,采用木质构件逐层堆叠而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T 50095-2014 水利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中国水利博物馆. 古代水利工程技术解析. 文物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小型水利工程应用白皮书
吴持恭. 水工建筑物(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水堰”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水堰(拼音:shuǐ yàn)指用于挡水的低矮堤坝,主要功能是调节水位或控制水流方向。例如在农田灌溉、水利工程中常见此类设施。
“堰”字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壅水为埭”,属土部,五行属土。现代应用中,水堰多指小型水利设施,与大型水坝有所区别。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水利专业文献或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白物螌蝥包罗万象闭壅插板察覈成踊慈色觕疏繁秾分劳赴功噶举派干尸仡佬语公演关厢骨甲文字号旗和国黑猪渡河鹤柱虎踔僥极进据进止觉寤康涂溘尽楞伽僧鳞聚买关节卖清买日美劭妙香暝然南北宅派演偏狭噼里啪啦凭断窃政起风青城客穷迷丧声嚎气散畔杀身之祸神超形越试席时宜寿安霜林顺递顺动私相授受停景惋惋晓发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