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语的意思、告语的详细解释
告语的解释
[let others know;inform;tell] 告诉,诉说
奔走告语
告语同龄人
详细解释
(1).告诉;述说。《史记·滑稽列传》:“至为 河伯 娶妇时……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元祐 初, 温公 拜相,更易 熙丰 政事。 荆公 在 钟山 ,亲旧恐伤其意,不敢告语。” 鲁迅 《呐喊·自序》:“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
(2).文体类别名。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曾文正公 更约为三门十一类,曰论著,曰告语,曰记载。”按,《经史百家杂钞》于“告语”门下,分诏令(上告下者)、奏议(下告上者)、书牍(同辈相告者)、哀祭(人告于鬼神者)四类。
词语分解
- 告的解释 告 à 说给别人,通知:告谕。告知。告诫。告诉。报告。劝告。奔走相告。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发。告状。控告。 表明,请求:告老。告急。自告奋勇。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告成。告竭(宣布某种东
- 语的解释 语 (語) ǔ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说:细语。低语。 语 (語) ù 告诉:不以语人。
专业解析
“告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进行解释:
-
字义拆解与合成:
- 告 (gào): 本义为报告、告知。《说文解字》释为:“告,牛触人,角箸横木,所以告人也。” 其甲骨文字形像牛触人,牛角上缚有横木,用以警示人,引申为告诉、报告、请求等义。
- 语 (yǔ): 本义为谈论、说话。《说文解字》释为:“语,论也。” 指用言语表达意思,进行交谈。
- 合成义: “告语”由“告”和“语”两个表示言语行为的动词性语素并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就是告诉、告知,即把信息、情况或想法说给别人听。
-
词汇含义与用法:
- 基本义:告诉;告知。 这是“告语”最核心和最常用的意思。它强调将信息传达给他人这一行为本身。
- 引申/语境义: 有时可以指所告知的话语或内容本身。
- 例如:“他的告语充满了关切之情。”(这里指他说的话、告知的内容)。
- 语体色彩: “告语”在现代汉语中属于书面语词汇,带有一定的正式或文雅色彩。在日常口语中,更常用“告诉”、“告知”、“说”等词替代。它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历史叙述或较为正式的语境中。
- 搭配: 常与表示对象的名词或代词搭配,如“告语某人”、“互相告语”。
“告语”是一个书面语词汇,核心意思是告诉、告知,指将信息、情况或想法传达给他人。它由表示“报告”的“告”和表示“谈论”的“语”并列构成,强调了言语传达信息的行为。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低于“告诉”等词,多用于书面或较正式的场合。
引用参考(权威辞书释义):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告语”的解释为:“告诉;告知。” 例如:《史记·高祖本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语之。” (此例展示了“告语”在古汉语中的使用)。《汉语大词典》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对“告语”的解释为:“〈书〉告诉:互相~ | 无可~。” 此释义明确了其书面语属性及基本含义。该词典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权威工具书。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对“告语”的解释为:“告诉;告知。” 并引用《史记·滑稽列传》例:“至为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该词典是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参考书。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李行健主编): 对“告语”的解释为:“〈文〉告诉 ①。” 并参见“告诉”。该词典强调规范用法,是国家语委“八五”规划重点项目成果。
- 鲁迅作品实例: 鲁迅在《野草·过客》中写道:“(老翁)…我也就是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现在来到这里了。我接着就要走向那边去,(西指,)前面!…(女孩扶老人向土屋走去了。)(过客)…(沉思,忽然惊起,)那不行!我只得走。回到那里去,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我憎恶他们,我不回转去!…(昂了头,奋然向西走去。)(女孩扶老人自土屋门内探头出。)老人:阿阿!他走了?…(女孩)唔,他走了。老人:…(叹息,)…那么,你该记得我说过:他只得走了。…(女孩)唔。…(老人)…(向女孩,)我们还是进去罢。…(女孩)唔。…(老人)…(向女孩,)你扶我进去罢。…(女孩扶老人进土屋,关了门。)(过客向野地里跄踉地闯进去,夜色跟在他后面。)” 文中虽未直接出现“告语”一词,但其语境和人物对话体现了“告知”、“诉说”的行为,与“告语”的核心义相通。鲁迅作品是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用法的重要语料库。
网络扩展解释
“告语”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
一、动词含义:告诉、述说
-
基本释义
指通过语言传达信息,向他人告知或诉说某事。例如《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此处“告语”即表达告知之意。
-
语境应用
- 古代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如宋代曾慥《高斋漫录》提到“亲旧恐伤其意,不敢告语”。
- 现代延伸:可指广义的沟通行为,如广告语中的“双关使语言更具鼓动性”。
二、文体类别名
- 分类依据
清代曾文正公(曾国藩)在《经史百家杂钞》中将“告语”列为文体类别,涵盖四类:
- 诏令(上对下):如帝王发布的命令;
- 奏议(下对上):如臣子呈递的奏章;
- 书牍(同辈间):如书信往来;
- 哀祭(人告鬼神):如祭文。
补充说明
- 英文对应:告语可译为“inform”或“tell”,强调信息传递的动作。
- 现代关联:虽古代用法为主,但现代汉语中仍可见其衍生形式,如“广告语”即通过语言吸引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史记》或《古文辞类纂》标注序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本家儿长夏臣虏弛惰炽焰崇虚喘汗邨居达权知变电光绸典教地板蜡鬄匠东第负债罦罬关紧贵牲海王宫环碧黄池货赂大行几桉讲臣江山如此多娇见解解愠噤舌九钻玃猿看钱奴空林口头交揽摄乐果酹觞劙刀离经辨志陵阳山林钟角柳琴乱溺昴灵梅大头棚扒吊栲鬅头期寄三恶趣设厨省司圣质射御市沽诗言志受厘梭织枉自无平不颇撨犷躧高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