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告语的意思、告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告语的解释

[let others know;inform;tell] 告诉,诉说

奔走告语

告语同龄人

详细解释

(1).告诉;述说。《史记·滑稽列传》:“至为 河伯 娶妇时……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元祐 初, 温公 拜相,更易 熙丰 政事。 荆公 在 钟山 ,亲旧恐伤其意,不敢告语。” 鲁迅 《呐喊·自序》:“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

(2).文体类别名。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曾文正公 更约为三门十一类,曰论著,曰告语,曰记载。”按,《经史百家杂钞》于“告语”门下,分诏令(上告下者)、奏议(下告上者)、书牍(同辈相告者)、哀祭(人告于鬼神者)四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告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进行解释:

  1. 字义拆解与合成:

    • 告 (gào): 本义为报告、告知。《说文解字》释为:“告,牛触人,角箸横木,所以告人也。” 其甲骨文字形像牛触人,牛角上缚有横木,用以警示人,引申为告诉、报告、请求等义。
    • 语 (yǔ): 本义为谈论、说话。《说文解字》释为:“语,论也。” 指用言语表达意思,进行交谈。
    • 合成义: “告语”由“告”和“语”两个表示言语行为的动词性语素并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就是告诉、告知,即把信息、情况或想法说给别人听。
  2. 词汇含义与用法:

    • 基本义:告诉;告知。 这是“告语”最核心和最常用的意思。它强调将信息传达给他人这一行为本身。
      • 例如:“他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语了大家。”
    • 引申/语境义: 有时可以指所告知的话语或内容本身。
      • 例如:“他的告语充满了关切之情。”(这里指他说的话、告知的内容)。
    • 语体色彩: “告语”在现代汉语中属于书面语词汇,带有一定的正式或文雅色彩。在日常口语中,更常用“告诉”、“告知”、“说”等词替代。它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历史叙述或较为正式的语境中。
    • 搭配: 常与表示对象的名词或代词搭配,如“告语某人”、“互相告语”。

“告语”是一个书面语词汇,核心意思是告诉、告知,指将信息、情况或想法传达给他人。它由表示“报告”的“告”和表示“谈论”的“语”并列构成,强调了言语传达信息的行为。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低于“告诉”等词,多用于书面或较正式的场合。

引用参考(权威辞书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告语”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

一、动词含义:告诉、述说

  1. 基本释义
    指通过语言传达信息,向他人告知或诉说某事。例如《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此处“告语”即表达告知之意。

  2. 语境应用

    • 古代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如宋代曾慥《高斋漫录》提到“亲旧恐伤其意,不敢告语”。
    • 现代延伸:可指广义的沟通行为,如广告语中的“双关使语言更具鼓动性”。

二、文体类别名

  1. 分类依据
    清代曾文正公(曾国藩)在《经史百家杂钞》中将“告语”列为文体类别,涵盖四类:
    • 诏令(上对下):如帝王发布的命令;
    • 奏议(下对上):如臣子呈递的奏章;
    • 书牍(同辈间):如书信往来;
    • 哀祭(人告鬼神):如祭文。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史记》或《古文辞类纂》标注序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本家儿长夏臣虏弛惰炽焰崇虚喘汗邨居达权知变电光绸典教地板蜡鬄匠东第负债罦罬关紧贵牲海王宫环碧黄池货赂大行几桉讲臣江山如此多娇见解解愠噤舌九钻玃猿看钱奴空林口头交揽摄乐果酹觞劙刀离经辨志陵阳山林钟角柳琴乱溺昴灵梅大头棚扒吊栲鬅头期寄三恶趣设厨省司圣质射御市沽诗言志受厘梭织枉自无平不颇撨犷躧高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