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语的意思、告语的详细解释
告语的解释
[let others know;inform;tell] 告诉,诉说
奔走告语
告语同龄人
详细解释
(1).告诉;述说。《史记·滑稽列传》:“至为 河伯 娶妇时……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元祐 初, 温公 拜相,更易 熙丰 政事。 荆公 在 钟山 ,亲旧恐伤其意,不敢告语。” 鲁迅 《呐喊·自序》:“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
(2).文体类别名。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曾文正公 更约为三门十一类,曰论著,曰告语,曰记载。”按,《经史百家杂钞》于“告语”门下,分诏令(上告下者)、奏议(下告上者)、书牍(同辈相告者)、哀祭(人告于鬼神者)四类。
词语分解
- 告的解释 告 à 说给别人,通知:告谕。告知。告诫。告诉。报告。劝告。奔走相告。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发。告状。控告。 表明,请求:告老。告急。自告奋勇。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告成。告竭(宣布某种东
- 语的解释 语 (語) ǔ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说:细语。低语。 语 (語) ù 告诉:不以语人。
网络扩展解释
“告语”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
一、动词含义:告诉、述说
-
基本释义
指通过语言传达信息,向他人告知或诉说某事。例如《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此处“告语”即表达告知之意。
-
语境应用
- 古代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如宋代曾慥《高斋漫录》提到“亲旧恐伤其意,不敢告语”。
- 现代延伸:可指广义的沟通行为,如广告语中的“双关使语言更具鼓动性”。
二、文体类别名
- 分类依据
清代曾文正公(曾国藩)在《经史百家杂钞》中将“告语”列为文体类别,涵盖四类:
- 诏令(上对下):如帝王发布的命令;
- 奏议(下对上):如臣子呈递的奏章;
- 书牍(同辈间):如书信往来;
- 哀祭(人告鬼神):如祭文。
补充说明
- 英文对应:告语可译为“inform”或“tell”,强调信息传递的动作。
- 现代关联:虽古代用法为主,但现代汉语中仍可见其衍生形式,如“广告语”即通过语言吸引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史记》或《古文辞类纂》标注序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告语(gào yǔ)是一个多音字,既可以读作gào,也可以读作gǎo。告语的部首是言字旁,总共有12画。告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其繁体字形状为誥语。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基本的结构和意义是一样的。一个使用告语的例句是“他用深情的告语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告语可以组成一些词汇,如告诫、告知、告急等。与告语意思相近的词有告诉、宣告、讲述等,而与其意义相反的词则有隐瞒、保密、隐私等。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