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lu] 亦称“四不像”。中国著名的特产动物,但野生的早已灭绝,现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猎苑的孑遗,特征是尾特别长,眉杈特别发达,形成主杈模样
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取其麇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麋与鹿。《孟子·梁惠王上》:“乐其有麋鹿鱼鳖。” 唐 孟郊 《隐士》诗:“虎豹忌当道,麋鹿知藏身。”
(2).即麋。《墨子·非乐上》:“今人固与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异者也。” 唐 崔道融 《元日有题》诗:“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 清 孙枝蔚 《送陆粲石之金陵省令兄绣闻时归自关外》诗:“东头重聚因麋鹿,原上相关有鶺鴒。”
麋鹿(读音:mí lù)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文化意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形态特征
雄性麋鹿体型高大,成年个体肩高可达1.2米,体长约1.8米,体重可达200公斤以上、。毛色以淡褐色为主,尾长且眉杈发达,形成独特的主杈状角。
角的生长规律
麋鹿的角在冬至脱落、夏至重新生长,这一特性在《说文解字》中明确记载:“麋,鹿属,冬至解角,夏至生角”。
如需进一步了解麋鹿的生态习性或保护现状,可参考、3、4等来源的完整信息。
“麋鹿”一词是指一种大型有蹄类动物,也称为马鹿。它是鹿科动物中的一种,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地区。
拆分部首和笔画:麋(鹿)的部首是鹿,它由6个笔画组成;鹿的部首是鹿,它由12个笔画组成。
这个词的来源:《说文解字》中解释麋:“身似鹿而小。”意指麋形似鹿但较小。鹿在这里表示动物的意思。早先的形状与今天的有所不同,如今的叫麋,早时称鹿。
繁体写法:麋鹿的繁体字为麛鹿。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古时候将麋称为鹿,即用鹿这个字来表示麋的意思。而鹿的古字形状与现代的字体有所不同。
例句:
1. 森林中的麋鹿悄步走过,几乎看不见它的踪迹。
2. 我们在山上遇到了一只麋鹿,它安静地观察着我们。
组词:麋鹿群、麋鹿角、候麋鹿、麋鹿皮等。
近义词:马鹿、白鹿、花鹿。
反义词:马、牛、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