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強烈。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八:“ 白石 《長亭怨慢》雲:‘閲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白石 諸詞,惟此數語最沉痛迫烈。”
“迫烈”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情感、言辭或氛圍的強烈程度。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迫烈”意為強烈、激烈,多用于描述情感或語言表達的濃烈程度。例如清代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評價姜夔(號白石)的詞句“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時,稱其“最沉痛迫烈”,即強調情感表達的深刻與激烈。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文學研究領域。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如古典詩詞分析)。
《迫烈》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強烈的感覺或緊迫的狀态。它可以描述情感、心情、氣氛或形勢等方面的變化或表達。
《迫烈》的部首是辶(辶表示行為),它的筆畫數為11。
《迫烈》是由現代漢字組成的詞語,沒有特定的來源故事。
《迫烈》的繁體形式為「迫烈」。
在古代,「迫烈」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查閱相關資料。
1. 面對困難,他迫烈地渴望取得成功。
2. 整個戰場都彌漫着迫烈的氣氛,戰局瞬息萬變。
3. 她微笑着對他說話,但她的眼神中卻透露出迫烈的緊張。
1. 迫烈緊迫
2. 迫烈感
3. 迫烈心情
4. 迫烈任務
1. 緊迫
2. 急切
3. 迫切
1. 緩慢
2. 淡泊
3. 平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