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館的意思、外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館的解釋

(1).客舍。《孔子家語·六本》:“ 孔子 在 齊 ,舍於外館, 景公 造焉。”《新五代史·劉崇傳》:“ 郭崇 幽 贇 于外館。”《宋史·謝绛傳》:“往者遭遘延燔,未遑中葺,或引兩省故事,别建外館,直舍卑喧,民櫩叢接。”

(2).天子嫁女,從宮中遷出後所居之館。 唐 宋之問 《宴安樂公主宅得空字》詩:“英藩築外館,愛主出王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館在漢語詞典中有以下詳細釋義:

一、古代指接待外國使臣的館舍

指古代設置在都城近郊、專門用于接待外國使臣或賓客的居所。此義項源于周代“館人”制度,後演變為外交接待場所。例如《漢書·元帝紀》記載:“蠻夷邸,即外館也。”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二、公主出嫁後的府邸别稱

特指古代公主出嫁後,在宮外建造的專屬府邸。此用法始見于《魏書·禮志》:“公主出降,築館于外,謂之‘外館’。”唐代沿用此制,如太平公主外館位于長安城東。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

三、引申為客居或别館

在文學作品中可泛指臨時居所或客舍。如清代顧炎武《亭林詩集》中“暫栖外館避兵塵”,此處“外館”指臨時避難之所。

來源:《古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版)

四、現代語境中的特殊用法

在部分方言或特定領域(如考古學)中,“外館”亦指位于主體建築群外圍的附屬館舍。例如河北承德清代“外八廟”中的附屬建築群,文獻中偶稱“外館”。

來源:《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權威參考依據: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3卷,頁1121
  2.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頁287
  3. 《古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頁532
  4.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1892

網絡擴展解釋

“外館”一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客舍/驿館
    指供賓客臨時居住的場所。例如《孔子家語》記載“孔子在齊,舍于外館”,表明外館作為接待客人的臨時居所。

  2. 公主出嫁的臨時居所
    古代天子嫁女時,公主在婚前需遷出皇宮,暫居于宮外專門修建的館舍,稱為外館。如唐代宋之問的詩句“英藩築外館,愛主出王宮”即描述此制。

  3. 現代引申為駐外機構
    當代語境中可指國家派駐外國的外交館舍,如大使館、領事館等。例如文獻中提到“外交部長巡視各外館”。


補充說明
前兩種含義多見于古籍,第三種為現代擴展用法。需注意具體語境中的詞義差異,例如“外館”在《新五代史》中亦指幽禁場所,屬特殊曆史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嗌嘔悲願撥雨撩雲草擾巢穴陳遵投轄敕曉傳馨樗栎調口惡垛而公翻蔓飛驿馮生噶隆高秀割絶官粉卦肆固化黑潦紅紫汲古掎角之勢及物郡閣克甯口誤酷濫燎烘林甸淩躐禮請禮射淪壞輪煥駡娘冥曹挪借謙揖錢桌親賞卻後榮適韶歲沙錢笙镛拾骨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私艱死亂鎖士陶猗術甜適踢透厗奚投幾仙樂淆亂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