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憲書的意思、憲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憲書的解釋

即曆書。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二》:“ 子賤 辭去,因請借善書者二人,使書憲書教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賣憲書》:“十月頒曆以後,大小書肆出售憲書。”《綠野仙蹤》第六六回:“次日, 龐氏 一早又取過憲書來,着貢生擇日子。” 老舍 《柳家大院》:“ 老王 和我借憲書抽她的嘴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憲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曆書(即記載節氣、日期等信息的傳統日曆),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來源

  1. 基本釋義
    “憲書”即曆書,是古代用于指導農事、日常生活及擇吉的傳統日曆。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劉向《新序·雜事二》中記載:“子賤辭去,因請借善書者二人,使書憲書教品。”。

  2. 曆史應用

    •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賣憲書》提到,每年十月官方頒布曆法後,民間書肆會售賣憲書。
    • 古代憲書不僅記錄時間,還包含吉兇宜忌等内容,用于婚喪嫁娶、動土出行等活動的擇日參考。

文學與民俗中的體現


現代演變

隨着公曆普及,“憲書”一詞逐漸被“日曆”“黃曆”取代,但在方言或特定語境中仍有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曆法制度或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新序》《燕京歲時記》等原始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憲書的意思

憲書是指憲法的書籍或文件。憲法是國家的基本法律,規定了國家的政治制度、國家機構的組織、權力的運行方式、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等。

憲書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憲書的拆分部首是宀(宀字頭)和言(讠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憲書的來源

憲書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二十五年》的記載中,是指宣傳立憲的書籍。

憲書的繁體

憲書的繁體字為憲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憲書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大緻上保持了現代的基本形狀。

憲書的例句

憲書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憲書的組詞

憲章、憲法、憲典、憲政等。

憲書的近義詞

憲法、法典、立法。

憲書的反義詞

違憲、非法、不合憲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