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憲書的意思、憲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憲書的解釋

即曆書。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二》:“ 子賤 辭去,因請借善書者二人,使書憲書教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賣憲書》:“十月頒曆以後,大小書肆出售憲書。”《綠野仙蹤》第六六回:“次日, 龐氏 一早又取過憲書來,着貢生擇日子。” 老舍 《柳家大院》:“ 老王 和我借憲書抽她的嘴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憲書"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古代專名,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曆法載體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記載歲時節候、吉兇宜忌的曆書",特指清代官方頒布的《禦定萬年書》。這類文獻以幹支紀年為基礎,标注二十四節氣、祭祀日期及農耕時序,例如"立春前三日,憲書宜栽種"的農事指導。

二、政治象征 在典章制度層面,"憲書"曾代指國家根本法典,《中國曆史文書通典》收錄的明代诏令中即有"頒憲書以正綱紀"的表述。這種用法常見于元明時期,特指朝廷頒布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文件彙編。

三、民俗媒介 民俗學者王世偉在《中華歲時文化考》中指出,民間俗稱的"黃憲書"融合了陰陽五行學說,其内容涵蓋嫁娶擇日、建築動土等生活禁忌。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有清光緒年間《欽定協紀辨方書》,即為憲書的典型實物遺存。

網絡擴展解釋

“憲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曆書(即記載節氣、日期等信息的傳統日曆),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來源

  1. 基本釋義
    “憲書”即曆書,是古代用于指導農事、日常生活及擇吉的傳統日曆。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劉向《新序·雜事二》中記載:“子賤辭去,因請借善書者二人,使書憲書教品。”。

  2. 曆史應用

    •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賣憲書》提到,每年十月官方頒布曆法後,民間書肆會售賣憲書。
    • 古代憲書不僅記錄時間,還包含吉兇宜忌等内容,用于婚喪嫁娶、動土出行等活動的擇日參考。

文學與民俗中的體現


現代演變

隨着公曆普及,“憲書”一詞逐漸被“日曆”“黃曆”取代,但在方言或特定語境中仍有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曆法制度或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新序》《燕京歲時記》等原始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溢半中間兵厮不屑教誨步虛子茶荈朝出夕改騁容程約崇宏丑态百出出貢炊玉楚雲湘雨蕩海拔山對比二路迩身房奴馮襄改勵趕程根芽苟妄怪不到行列式函件喤呷黃馘華榮嘉賜趼拆借身報仇即立禁語林僧隆沖樓艦漏盡更闌杩叉毛蟲祖沒齒無怨枚謝泥多佛大蹑屣牛童馬走平賈千分尺喬木蚑行哙息劬愉入套市籴侍視歲聿雲暮鎖院鐵炮鐵樹花開頹暮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