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曬書的意思、曬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曬書的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郝隆 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問其故,答日:‘我曬書。’”蓋自謂滿腹詩書。後為仰卧曝日之典。 唐 杜牧 《西山草堂》詩:“曬書秋日晚,洗藥石泉香。”參見“ 曝書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曬書”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曆史起源

“曬書”最初指曝曬書籍的傳統習俗,目的是防潮防蛀。這一傳統可追溯至東漢時期,《四民月令》記載七月七日“曝經書”,至明代演變為六月初六進行。典故出自《世說新語》:東晉名士郝隆在七月七日仰卧曬太陽,自稱“我曬書”,以此隱喻滿腹詩書。

二、傳統習俗的實踐

  1. 防潮保養:古代書籍多為竹簡、帛書或紙張,南方潮濕易黴變,曬書成為重要的書籍養護手段。具體方法包括攤開平鋪、翻曬書頁,甚至用特殊擺放方式(如“靠背曬”)确保全面晾曬。
  2. 節令活動:逐漸發展為固定節俗,文人雅士借此機會交流藏書,形成兼具實用與社交性質的文化活動。

三、文化象征與延伸意義

  1. 學識展示:從曝曬書籍衍生出“曬學識”的隱喻,如郝隆故事所示,成為文人彰顯才學的方式。
  2. 現代演變:在社交媒體時代,“曬書”指公開展示個人藏書或閱讀清單,既體現文化修養,也帶有分享與身份認同意味。

四、相關文學引用

唐代杜牧《西山草堂》詩雲:“曬書秋日晚,洗藥石泉香”,将曬書融入文人雅士的生活圖景。


提示:如需了解曬書的具體操作技巧或曆史變遷細節,可參考、6(防潮方法)及、6(節俗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曬書

曬書(shài shū)是一個漢語詞彙,可以分解為“日光”和“書籍”兩個部分。其中,“曬”音shài,是陽光照射的意思;“書”音shū,是書籍的意思。

部首和筆畫

“曬書”中的字“曬”的部首是日部,意為太陽。它由8個筆畫組成。字“書”的部首是古,意為古代、古老。它由10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曬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使用陽光照曬書籍,以保護和保存書籍。這樣做可以殺死書上的細菌,防止書籍腐爛和損壞。

相對應的,繁體字中,“曬書”可以寫作“曬書”,表達相同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曬書”中的字“曬”,古代的寫法是“日光”和“肖”組合。這個寫法強調了陽光照射的意思。

例句

1. 他喜歡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曬書,享受着閱讀的樂趣。

2. 她将那些古籍珍藏起來,不敢曬書以防損壞。

組詞

曬書可以組成其他詞彙:

1. 曬書架:用來放置曬曬的書籍的家具。

2. 曬書會:邀請朋友一起曬書、交流閱讀心得的活動。

近義詞

曬書的近義詞可以是“曝曬”,也表示使用陽光暴曬的意思。

反義詞

曬書的反義詞可以是“藏書”,表示收藏書籍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