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桀奡的意思、桀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桀奡的解釋

(1). 桀 ,相傳為 夏 的暴君; 奡 ,即 澆 ,相傳為 夏 時殘6*暴好鬥的人。泛指兇殘蠻橫的人。 明 吳骐 《感時書事寄計子山陸孝曾》詩:“中朝容 桀 奡 ,羣丑益鴟張。”

(2).蠻橫不馴。《續資治通鑒·宋太宗至道二年》:“甲子, 遼 招讨使 蕭達蘭 以 準布部 長 阿魯端 ,叛而復降,桀奡難制。” 清 洪昇 《長生殿·權哄》:“他不拜儲君,公然桀奡,這無禮難容聖朝。”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桀奡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桀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合成詞,由“夏桀”和“奡”兩位曆史人物組合而成,多用于指代暴虐無道、剛愎自用之人。

一、詞源與人物考據

“桀”指夏朝末代君主夏桀,以暴政著稱。《尚書·湯誓》記載其“率遏衆力,率割夏邑”,《史記·夏本紀》亦載其“不務德而武傷百姓”,最終導緻夏朝滅亡。

“奡”通“澆”,為寒浞之子。《論語·憲問》提到“奡蕩舟”,《楚辭·天問》王逸注稱其“多力,能陸地行舟”,《左傳·襄公四年》記載其因暴虐被少康所滅。

二、文獻用例與詞義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考據學著作。王引之《經義述聞》雲:“奡之與桀,皆古之惡人”,清代黃生《義府》則明确将二者并稱:“古人以奡與桀皆惡德之君,故連類言之”。兩書均将“桀奡”作為暴君典型,突顯其共性特征。

三、現代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相傳夏代的兩個暴君”,《辭源》标注其出自《論語》何晏注“奡,夏澆也,蕩舟,陸地行舟,為羿所殺”,現代用法多引申指剛猛兇悍之人。需注意“奡”字在《康熙字典》中被歸入“廾部”,強調其與力量相關的原始義項。

網絡擴展解釋

“桀奡”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1. 指兇殘蠻橫的人
    “桀”是夏朝末代暴君,以殘暴著稱;“奡”(也作“澆”)是夏朝有窮氏首領寒浞之子,以好鬥聞名。兩者合稱“桀奡”,常代指暴虐狂妄之人。例如明代吳骐的詩句“中朝容桀奡,羣丑益鴟張”中,即以“桀奡”暗喻當時的權貴惡勢力。

  2. 形容性格蠻橫不馴
    該詞也可用于描述人的傲慢專橫、不可一世的态度。例如《續資治通鑒》中用“桀奡”形容遼國将領蕭達蘭的跋扈行徑。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曆史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庵廬剝卸襃異痹民逼肖波斯邸不歇赤坂貙蒌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慈隱湊密堆金疊玉督學使者杜宇囮頭飛碟飛将數奇奮訊膚受給役狗吃屎狗咬狗顧炎武箍嘴黑礬黑信和羅蘅臯宦籍胡妲灰突突椒泥靜谛忾敵刻頃窺競砺帶河山留遺梨窩呂召埋頭苦幹沒賽南馔憑妖青瑤殺壞山隈拾頭事以密成衰薄貪歡體态語頭重腳輕團防秃鹙瓦罍五惡香扇消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