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ld] 孩子
幼兒;兒童。《國語·吳語》:“昔吾先王,世有輔弼之臣,以能遂疑計惡,以不陷於大難。今王播棄黎老,而孩童焉比謀,曰:‘餘令而不違。’”《後漢書·皇後紀序》:“ 東京 皇統屢絶,權歸女主……貪孩童以久其政,抑賢明以專其威。” 唐 韓愈 《嶽陽樓别窦司直》詩:“主人孩童舊,握手乍忻悵。憐我竄逐歸,相見得無恙。”《西遊補》第五回:“便是三尺孩童,也知 虞美人 能詞善賦之才。”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二章:“那裡有他孩童時期熟識的景物,跟形成他最初認識人生的種種事情。”
“孩童”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代處于幼年階段的未成年人,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定義
“孩童”指年齡較小的孩子,一般對應3歲至12歲左右的兒童群體,強調其未成熟的身心狀态。在古漢語中,“孩”本義為小兒笑貌(《說文解字》釋“孩,小兒笑也”),後引申為幼童;“童”則指未冠的未成年人,二者組合後特指幼年階段。
語義延伸
語境使用差異
文化關聯
儒家文化中強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凸顯對孩童的關愛責任;現代法律如《未成年人保護法》則明确将“兒童”界定為未滿14周歲的群體,與“孩童”的日常用法部分重疊。
若需更詳盡的語義演變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孩童》一詞的意思是指兒童、幼童。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孩童》的拆分部首是孑(jié)和竹(zhú),共有12畫。
來源:
《孩童》一詞來源于漢語,最早可追溯到《詩經·小雅·鶴鳴》篇,描述了一群孩童在遊戲中歡樂暢懷。
繁體:
繁體字中,《孩童》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孩童的寫法有所不同。孩在古時候寫作嗬、氣聲旁、和字頭橫豎撇折共八種形式,童在古時候寫作象形字形式,多為橫豎撇捺。
例句:
1. 他們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孩童。
2. 在鄉村裡,孩童們快樂地奔跑着。
組詞:
孩子、童年、兒童、少童、幼童
近義詞:
兒童、小孩、少年
反義詞:
成人、老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