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滞的意思、頓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滞的解釋

停息滞留。《後漢書·獨行傳·劉翊》:“曾行於 汝南 界中,有 陳國 張季禮 遠赴師喪,遇寒冰車毀,頓滞道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滞"是由"頓"與"滞"構成的複合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屬于書面語詞彙,具體釋義包含兩個層面:

  1. 動作受阻:指動作或行為的突然停滞,如《漢語大詞典》解釋為"行進中驟然受阻停止",常見于描述機械運轉或人體動作的卡頓現象,例如:"齒輪因生鏽産生頓滞"(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學習詞典》)。
  2. 思維遲滞:引申指思維、表達的阻滞狀态,《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記載其可形容"言辭不暢,思緒不連貫",如:"答辯時突覺思路頓滞"(中華書局《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詞源可追溯至漢代《說文解字》,"頓"本義為叩首時額頭觸地産生的停頓,"滞"指水流不暢。二字組合後,在唐代詩歌中已出現"頓滞雲根"等具象描寫(參見王力《古漢語字典》),至明清小說擴展用于抽象概念的表達。

語言學家呂叔湘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強調,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與"遲鈍""停滞"等近義詞相比,更強調突發性、暫時性的阻滞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頓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ùn zh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事物停滞不前、進展緩慢或受阻的狀态,強調因停頓或滞留導緻的不流暢。例如《後漢書》中描述因車輛損壞而“頓滞道路”,即因意外導緻行程中斷。

二、字義解析

三、應用場景

  1. 古文用例:常見于描述因客觀原因(如自然災害、意外事件)導緻的中斷,如《後漢書》中“遇寒冰車毀,頓滞道路”。
  2. 現代用法:可形容工作、計劃等進展不順,如“項目因資金問題陷入頓滞”。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擴展說明

在書法中,“頓”還指運筆時用力下壓并短暫停留的動作(如“一橫的兩頭要頓一下”),但此義項與“頓滞”的常用含義關聯較小。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須背匙北面官本科生标韻不來梅赤爵銜丹書憃愚綽約多姿聰慜蹙斂村哥裡婦地羊東支西吾二林發鬓飛髾鳳翥鵬翔府聚附事概愆高粱帽子功遂身退構詞海蓋好在黑不溜鳅環坐火見驕僭驚啼決羽聚斂肯不肯曠日引月狂肆樂喝喝蟒服昧鄙免費佩紫暴浣耆臣豈其權均力齊燃萁之敏三緯桬棠盛事戺庭束裝就道鐵瓜錘托胎忘恩忘記魏紅閑誕相撲象筯先小人後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