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滞的意思、頓滞的詳細解釋
頓滞的解釋
停息滞留。《後漢書·獨行傳·劉翊》:“曾行於 汝南 界中,有 陳國 張季禮 遠赴師喪,遇寒冰車毀,頓滞道路。”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滞的解釋 滞 (滯) ì 凝積,不流通,不靈活:停滞。滞留。滞銷。滞空。呆滞。滞産(産婦臨産後總産程超過小時者)。滞針。滞下(痢疾的古稱)。 遺落:“此有滞穗”。 暢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頓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ùn zh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事物停滞不前、進展緩慢或受阻的狀态,強調因停頓或滞留導緻的不流暢。例如《後漢書》中描述因車輛損壞而“頓滞道路”,即因意外導緻行程中斷。
二、字義解析
- 頓:表示停頓、中斷,也可引申為處理、疲乏等含義(如“困頓”)。
- 滞:指不流暢、滞留,如“停滞”“滞澀”。
兩字組合後,強調因暫停或阻礙導緻的持續性滞留狀态。
三、應用場景
- 古文用例:常見于描述因客觀原因(如自然災害、意外事件)導緻的中斷,如《後漢書》中“遇寒冰車毀,頓滞道路”。
- 現代用法:可形容工作、計劃等進展不順,如“項目因資金問題陷入頓滞”。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停滞、阻滞、遲滞
- 反義詞:暢通、順暢、流暢
五、擴展說明
在書法中,“頓”還指運筆時用力下壓并短暫停留的動作(如“一橫的兩頭要頓一下”),但此義項與“頓滞”的常用含義關聯較小。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滞》一詞是指因為某種原因停止、中斷或緩慢進行的狀态。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頓:由部首頁和音既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
- 滞:由部首水和音至組成,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
《頓滞》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常用于描述行動,情感或思維的停頓和停滞。它可以用于形容人的思維遲緩,物體的運動受阻或情感的中斷。
繁體:
頓滞(繁體字:頓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還是使用了部首頁、音既、水和音至來表示《頓滞》這個詞。
例句:
1. 他的思維在困惑中産生了一段頓滞。
2. 遇到問題後,她的情感一時間感到了頓滞。
組詞:
頓然、滞流、頓悟、停滞、滞緩等。
近義詞:
停滞、滞節、停頓、遲滞。
反義詞:
暢通、順暢、流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