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書白馬的意思、丹書白馬的詳細解釋
丹書白馬的解釋
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享有世襲爵位和免罪等特權的證件時,宰白馬歃其血,以示堅守誓約,後人稱為“丹書白馬”。《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 顔師古 注:“白馬之盟,謂刑白馬歃其血以為盟也。” 唐 楊炯 《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開國承家,丹書白馬。”
詞語分解
- 丹書的解釋 .古時以朱筆記載犯人罪狀的文書。《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初, 斐豹 ,隸也,著於丹書。” 杜預 注:“蓋犯罪沒為官奴,以丹書其罪。” 三國 魏 曹操 《度關山》詩:“有燔丹書,無普赦罪。”《文選
- 白馬的解釋 .白色的馬。《左傳·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明 高濂 《玉簪記·鬧會》:“分經來白馬,洗鉢起黃龍
網絡擴展解釋
“丹書白馬”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主要用于形容盟約或誓約的神聖性與不可違背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字面意義:
“丹書”指用朱砂書寫的盟書,象征盟約的神聖與不可更改;“白馬”是古代盟誓時宰殺的犧牲,歃其血以示莊重。
- 引申義:
特指古代帝王賜予功臣世襲爵位、免罪特權時舉行的儀式,後比喻帝王與臣子之間鄭重承諾的憑證。
二、典故與出處
- 文獻來源:
出自《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顔師古注:“白馬之盟,謂刑白馬歃其血以為盟也。”。
- 曆史背景:
漢代帝王為鞏固政權,常與功臣訂立盟約,以“丹書”記錄特權内容,宰殺白馬歃血為盟,強化誓約的嚴肅性。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
聯合式成語,中性色彩,多作賓語或定語,強調盟約的莊重性。
- 例句:
- 古代君臣常以“丹書白馬”立約,确保世代忠誠。
- 他雖獲“丹書白馬”之諾,仍謹言慎行,不敢逾矩。
四、常見誤解
- 錯誤解釋:
部分資料誤将其解釋為“賞賜丹書和白馬作為獎勵”(如),實為混淆了“丹書鐵券”與“歃血為盟”的儀式。
- 核心要點:
該成語的核心是盟約的儀式感與契約精神,而非單純的物質賞賜。
五、相關擴展
- 類似成語:
“歃血為盟”“鐵券丹書”均與古代盟誓傳統相關,但側重點不同。
- 文化意義:
反映了古代中國對誠信與誓約的重視,以及政治權力與道德約束的結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丹書白馬(丹書白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贊美高素質、才情出衆的人。它通常用來形容文采出衆、才華橫溢的文人才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丹:丨丶丿
- 書:丨一、丨亅十、口囗土
- 白:白也包括了幾個部首,但這裡我們隻考慮一部分
- 馬:馬也是一個複雜的字,但這裡我們隻考慮一部分
來源:
《丹書白馬圖》是唐代文學家張籍創作的一篇賦文,以描寫丹書、白馬為主題,傳承了文人對品格高潔、才情出衆的品質追求。
繁體:
《丹書白馬》是丹書白馬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丹書白馬的字形書寫可能稍有不同,但整體意義和構詞方式相同。
例句:
他的文章才情出衆,真可謂是丹書白馬。
組詞:
丹書、白馬、書香、贊美、才情、品質、追求
近義詞:
文采出衆、才華橫溢、文人才子
反義詞:
平庸、無趣、平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