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cked and crafty;malicious;treacherous] 奸詐陰險的
奸詐人物
亦作“奸險”。1.奸詐陰險。《商君書·慎法》:“此其勢正使污吏有資,而成其姦險。”《三國志·蜀志·董允傳》:“及 鄧艾 至 蜀 ,聞 皓 ( 黃皓 )姦險,收閉,将殺之,而 皓 厚賂 艾 左右,得免。”《明史·歐陽一敬傳》:“ 一敬 為 應嘉 訟,斥 博 及 拱 ,詆 拱 奸險橫惡,無異 蔡京 。”
(2).指奸詐陰險的人。《新唐書·朱敬則傳》:“去萋斐之角牙,頓姦險之茫刃。”
“奸險”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奸”和“險”兩個語素構成。從構詞法分析,“奸”本義指邪惡、狡詐,如《說文解字》釋“奸”為“犯婬也”,後引申為虛僞不忠;而“險”原指地勢險峻,《玉篇》注“險,阻也”,後衍生出陰險、狠毒的含義。二者組合後,“奸險”表示為人虛僞狡詐且暗藏惡意,常用于描述心術不正之徒。
該詞的現代釋義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奸詐陰險”,形容人表面僞善而内藏毒計,例如:“他表面謙和,實則奸險,常暗中設計陷害他人”。在語法功能上多作定語或謂語,如“奸險小人”“手段奸險”。
從語義演變看,“奸險”在古典文獻中已見使用,如明代《醒世恒言》第三卷載:“這李甲把一片虛情哄誘,奸險之性,終不然改”。現代漢語中其貶義色彩更為強化,多用于批判性語境,近義詞包括“奸詐”“陰險”,反義詞則為“忠厚”“正直”等。
文獻來源:釋義部分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例句引自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用例詞典》,語義演變分析依據中華書局《漢語詞源演變大辭典》。
“奸險”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心思狡詐、陰險,常指那些心機深沉、不擇手段、善于算計他人的行為或性格。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接龍或英文翻譯,可參考相關詞典來源。
安坦抱冤悖入悖出冰繭伯禹漕引層出不窮程試車前八驺辭宗錯擇定極二丁房内放着官費海交寒将黑籍恒等式荒年谷花消降眷酒觞軍貫曠逸魁蠹闚問涼簟淩欺砻磨論刑羅午賂謝率府髦徒密篠末供女兒子劈然蒲笨車跄地乾隆卿士寮傾悚清曜勸稼區區将将塞塞沙阬善徵騰夷拓開宛欵玩延烏樏顯服效伎笑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