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眉的意思、燎眉的詳細解釋
燎眉的解釋
猶言火燒眉毛。比喻情況急迫。 梁啟超 《上陳寶箴書論湖南應辦之事》:“大局之患,已如燎眉。”
詞語分解
- 燎的解釋 燎 á 延燒:燎荒。燎原烈火。 燙:燎泡。 照明。 燎 ǎ 挨近火而燒焦:把頭發燎了。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眉的解釋 眉 é 眼上額下的毛:眉毛。眉宇(兩眉上面的地方)。眉心。眉目。眉壽(長壽)。眉睫。揚眉吐氣。 書頁上端的空白:書眉。眉批。 筆畫數:; 部首:目;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燎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火苗燒到眉毛,形容情勢極其危急、迫在眉睫的狀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典籍的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 燎:意為“燃燒”、“延燒”。《說文解字》釋“燎”為“放火也”,指火勢蔓延。
- 眉:指眉毛,位于人體面部最上端、最突出的部位之一。
- 燎眉:字面意思是火已經燒到了眉毛。這個意象生動地描繪了危險近在咫尺、刻不容緩的情形。它強調的是一種極端緊迫、必須立即處理的危機狀态。
-
出處與典籍佐證:
- 該詞形象雖古已有之,但作為固定詞語使用,多見于後世文獻。其核心意象在古典文學中常被用來形容危急時刻。例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中雖未直接出現“燎眉”一詞,但類似“火燒眉毛”的緊迫感描述常見于叙事中,用以烘托情節的緊張性。
- 現代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謂火燎眉毛,喻情勢急迫”。這體現了其在漢語詞彙體系中的穩固地位和明确含義。
-
用法與語境:
- “燎眉”通常作定語或謂語,形容事态的緊急程度。常見用法如:
- 燎眉之急:指像火燒眉毛那樣急迫的事情或情況。這是“燎眉”最常用、最固定的搭配形式,用以強調問題的嚴重性和需要立即解決的必要性。
- 情勢燎眉:直接形容形勢萬分緊急。
- 其語義強度極高,遠超一般的“緊急”,帶有千鈞一發、稍縱即逝、後果立現的意味。
-
引申與比喻:
- 該詞通過具體的身體部位(眉毛)被火灼燒的強烈感官體驗,抽象化為對任何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重大危機或困難的比喻。它警示人們危險已近在眼前,必須立刻采取行動,否則将招緻無法挽回的損失。
權威參考來源:
- 釋義核心依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燎眉”及“燎眉之急”的條目解釋。
- 字源參考:《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對“燎”字的訓釋。
- 古典語境印證:相關意象廣泛存在于如《聊齋志異》(齊魯書社或中華書局版本)等古典文學作品的情節描述中。
- 現代漢語規範:《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雖未單獨收錄“燎眉”,但其對“火燒眉毛”的解釋(比喻非常急迫)與“燎眉”的核心含義完全一緻,印證了該詞在表達急迫性上的共識。
網絡擴展解釋
“燎眉”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發音與寫法
- 拼音:liǎo méi()
- 注音:ㄌㄧㄠˇ ㄇㄟˊ
2. 基本含義
比喻情況像火燒到眉毛一樣急迫,強調危險臨近或事态緊急。與“火燒眉毛”同義,但更書面化。
3. 出處與演變
- 古代來源:據《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燎于須、及于發,及于毛,及于肌”,描述火勢蔓延至身體不同部位,後簡化為“燎眉”形容危急。
- 近代用例:梁啟超在《上陳寶箴書論湖南應辦之事》中寫道:“大局之患,已如燎眉”,用于表達時局緊迫。
4. 使用場景
- 適用于描述突發事件、緊急任務或需立即應對的危機,如:“項目截止期已如燎眉,需加快進度。”
5. 注意事項
- 易混淆點:注意“燎”的讀音為liǎo(第三聲),而非liáo(第二聲)。
- 近義詞: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通過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可知,“燎眉”通過生動的比喻,強調了事态的緊迫性,常見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中。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公子迸縫博泛博具插銷成基代官當典彫侈嚲翠發配法印附民高士湖根茇更人花本壞植散群花紙頭惠州猢狲入布袋寄當歸羯膻解槖進路金鑰匙卷回考駁贶臨枯樹再生枝連理帶靈質陸遊曼帛俛啄冥眴秘丘年事破讀普度衆生謙恭錢獄遷正黜色寝座曲文戎備儒俊上館上坡路笙磬同音守徼疏廢屬姓熟尋籊籊團年文論武帷先憂後樂西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