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明,黎明。《漢書·霍去病傳》:“會明,行二百餘裡,不得單于。” 王念孫 《讀書雜志·漢書一》:“《史記·衛将軍傳》:‘遲明行二百餘裡。’一作‘黎明’,《漢書》作‘會明’。會亦比及之意。”《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會明,賊謂公為遁也,悉軍來追。”
“會明”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在曆史文獻中多指時間,而現代用法或人名中更傾向智慧與品格的象征。
《會明》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明白事理、通達聰明,特指對事物能夠明察秋毫,洞察一切。
《會明》的部首是「人」,總共有9畫。
《會明》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為政篇》中的一句話:“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喜色,将入于‘彼’。”其中,“彼”即《白虎通·會明說》中的“會明”,意為明察。
《會明》的繁體字為「會明」。
在古時候,會明的寫法略有不同,用的是象形字。人的上半身為“人”字,下半身則是“目”字,表示眼睛注視,接着是一點,表示看得準确。
1. 他對人情世故非常會明,深得大家的尊重。
2. 年輕的律師雖然經驗不足,但他的觀察力非常會明。
1. 通明:指光亮透明。
2. 洞明:指觸類旁通,思維敏捷。
3. 睿智:指聰明伶俐,智慧過人。
1. 睿智:聰慧、伶俐。
2. 聰慧:智慧、明智。
3. 聰明:機智、靈敏。
1. 愚笨:傻氣、遲鈍。
2. 糊塗:迷糊、昏庸。
3. 愚蠢:笨拙、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