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掉栗的意思、掉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掉栗的解釋

亦作“ 掉慄 ”。顫抖。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二》:“ 襄王 大懼,形體掉栗,曰:‘謹受令。’”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及其在枳棘之中也,恐懼而掉慄,危視而蹟行。” 明 宋濂 《送陳庭學序》:“臨上而俯視,絶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掉栗。”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馮茅村送黃肇基序》:“冬則各擁敗絮,掉慄不能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掉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其核心含義是形容因極度恐懼、寒冷或緊張而身體劇烈顫抖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掉栗"指身體無法控制地發抖、戰栗,多由強烈的情緒(如恐懼)或外部刺激(如嚴寒)引發。例如《戰國策》中形容人驚恐時"色變振恐,掉栗不敢對"。

  2. 字義分解

    • 掉:此處取古義"搖動、顫抖",如《說文解字》:"掉,搖也。"
    • 栗:通"慄",《爾雅·釋訓》:"慄慄,懼也。"指因恐懼或寒冷而發抖。

      二字疊加強調顫抖的劇烈程度,屬同義複詞結構。

  3. 古籍例證

    該詞多見于先秦至漢代文獻:

    • 《戰國策·秦策三》:"(唐雎)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秦武陽色變振恐,掉栗不敢對。"(描述秦武陽面對威懾時的驚恐顫抖)
    • 《漢書·楊恽傳》:"下流之人,衆毀所歸,不寒而栗。"顔師古注引蘇林曰:"栗,掉栗也。"(說明"栗"與"掉栗"的關聯性)
  4. 現代使用說明

    現代漢語中,"掉栗"已被"戰栗""顫抖""哆嗦"等詞取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掉栗",但收錄了其同源詞"戰栗",釋義為"發抖;哆嗦"。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掉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掉栗”意為顫抖,通常指因恐懼、寒冷或緊張導緻的肢體顫動。該詞在部分文獻中也寫作“掉慄”,屬于異體字現象。


二、文獻用例

  1. 漢代典籍
    劉向《新序·雜事二》記載:“襄王大懼,形體掉栗,曰:‘謹受令。’”此處描述人物因極度恐懼而顫抖的狀态。
    另見《新序·雜事五》:“及其在枳棘之中也,恐懼而掉慄,危視而蹟行。”比喻身處險境時的戰栗反應。

  2. 明清文獻
    明代宋濂在《送陳庭學序》中寫道:“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肝膽為之掉栗。”形容面對險峻景象時的生理恐懼。
    清代史震林《西青散記》提到:“冬則各擁敗絮,掉慄不能文。”描繪寒冷導緻的顫抖。


三、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屬于生僻古語,多見于古籍或文學性較強的文本。其近義詞如“戰栗”“哆嗦”更常見于口語和書面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查字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百和變幻不測草率差等茶社串訪墊付獨梁饙饎砆碔擱不住公署紅弦火陽互通有無江都馬賤務稽度潔流窘迫畿尉舉重若輕開宗浪包喽禮愛靓裝邏舍駱驿冒襲密矢密雲不雨磨拖凝念忸忸怩怩青城山情憭侵枉親知起謝歧雜诠論熱輻射荏菽鋭将三雄三組沙蛤少色蛇書拾漏子時殊風異噬胾收撮手腕霜雁所向風靡婉晦頑笑閑蕩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