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置勿論的意思、姑置勿論的詳細解釋
姑置勿論的解釋
姑:姑且;置:放在一邊。姑且放在一邊不去談論。
詞語分解
- 姑的解釋 姑 ū 稱父親的姐妹:姑姑。姑父。姑表(一家的父親和另一家的母親是兄妹或姐弟的親戚關系,如“姑姑兄弟”)。 丈夫的姊妹:小姑子。姑嫂。 舊時妻稱夫的母親:翁姑。舅姑。 少女,亦作婦女的通稱:姑娘(.未
- 勿論的解釋 不追究;不談。《舊唐書·裴度傳》:“上曰:‘前事勿論,直言此時如何處置?’”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一:“﹝ 唐宣宗 ﹞初聽政,謂宰相曰:‘佛者雖異方之教,深助理本,所可存而勿論,不欲過毀,以傷
專業解析
“姑置勿論”是一個具有濃厚文言色彩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暫且擱置起來,不進行讨論或深究。它常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表示對某個問題、争議或細節暫時不予處理或評論,以便集中精力于更緊迫或主要的事項。
詳細解釋如下:
-
字義拆解與組合義:
- 姑: 副詞,表示“暫且”、“暫時”。《說文解字》釋“姑”為“夫母也”,本義指丈夫的母親(婆婆),後引申出“暫且”義,表示一種權宜、臨時性的态度。據《古代漢語虛詞詞典》解釋,“姑”作副詞時,常表示動作行為是暫時的或帶有讓步意味的。
- 置: 動詞,意為“擱置”、“放下”、“安放”。《說文解字》釋“置”為“赦也”,本義指赦罪、釋放,引申為放置、擱下。在這裡指将某事物放在一邊。
- 勿: 副詞,表示禁止或勸阻,相當于“不要”、“别”。
- 論: 動詞,意為“讨論”、“議論”、“評論”。
- 組合義: 将“姑”、“置”、“勿”、“論”四字組合,“姑置”即“暫且擱置”,“勿論”即“不要讨論”,整體意思就是“暫且擱置起來,不要(去)讨論”。
-
整體含義與用法:
- 核心含義: 指對當前存在分歧、暫時難以解決、或與主題關系不大、或為了顧全大局的問題,采取一種暫時回避、不予深究的态度,将其放在一邊,留待以後處理或幹脆不再提及。它強調的是一種策略性的擱置。
- 語用功能:
- 轉移焦點: 在讨論中,用于将話題從次要或争議點引回主要議題。例如:“雙方在細節上雖有分歧,但為推進合作,此點可姑置勿論,先就原則問題達成一緻。”
- 避免糾纏: 當某個問題過于複雜、敏感或暫時無解時,為避免無謂争論或浪費時間精力而選擇擱置。例如:“關于此事的成因,衆說紛纭,我們姑置勿論,先看如何解決它帶來的後果。”
- 表示讓步或委婉: 有時也隱含一種讓步或保留意見的意味,即“即使這個(可能有問題)暫且不論,其他方面也如何如何”。
- 語境: 多用于正式論述、學術讨論、公文寫作、曆史評述或需要策略性溝通的場合。
-
曆史用例與權威釋義:
- 該成語在古籍中多有體現。例如在史書或議論文中,作者常以此語表明對某些枝節問題或争議性史實的擱置态度。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解釋,“姑置勿論”意為“暫且放在一邊不談論”。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472頁也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姑且放在一邊不去談論”。
-
近義辨析:
- 存而不論: 指保留問題不加讨論,更側重于“保留”而非“策略性擱置”,有時隱含問題本身可能無解或無需解。
- 避而不談: 指故意避開某個話題不談,帶有更明顯的主觀回避意圖。
- 姑妄言之: 指對自己說的沒有把握或不太重要的話,表示“暫且隨便說說”,與“姑置勿論”的對象和意圖不同。
“姑置勿論”是一個策略性的表達,意味着出于某種考慮(如聚焦重點、避免争議、效率優先等),将某個問題、分歧或細節暫時擱置一旁,不予讨論或深究。它體現了漢語在處理複雜問題時的靈活性和務實态度。
網絡擴展解釋
“姑置勿論”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意為暫時擱置某件事或某個話題,不進行深入讨論。核心可拆解為:
二、結構與用法
屬于四字成語,常見于書面或正式語境,用于表達對複雜、争議性話題的暫時回避。例如:
王世襄《自珍集》:“古代名家,姑置勿論。”
三、近義詞
- 避而不談:有意避開話題;
- 存而不論:保留問題暫不讨論;
- 守口如瓶(側重保守秘密)。
四、使用建議
適用于需暫緩讨論争議、複雜問題的情況,如學術辨析、會議決策等場景。注意語境中需明确“擱置”是暫時性而非永久回避。
别人正在浏覽...
嗷嗷罷祠寶策陛螭暢好道潮蕩儲存賜策燈樹敦進多虞督郵恩榜訪舟符號邏輯該放公牒功構規恢孤詣還檄鲎帆皇邑混并架犂剪刻見老絞讦冀北空群結果鏡變究而言之基兆克诘羸國臨本慢谑滅頂撓退鳥舉毆蹋評注欺谄七手八腳七屬喪冠三相張家森敞稍人室授石祖水芽腿裆屠羊說無及烏頭涎涎瞪瞪析交離親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