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而言之的意思、究而言之的詳細解釋
究而言之的解釋
猶總而言之。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正誤一·壽堂》:“今士人尺牘中稱人之母曰‘壽堂’。蓋不知忌諱。案 陸士衡 挽歌雲:‘壽堂延魑魅。’注曰:壽堂,祭祀處……又指丘塜為壽堂。究而言之稱人之母者豈不背理傷義乎?” 魯迅 《書信集·緻王冶秋》:“但究而言之,遠勝于羅馬字拼法無疑。”
詞語分解
- 究的解釋 究 ū 推求,追查:研究。推究。講究。追究。深究。有案必究。 極,到底:究竟(a.到底,如“究究想幹什麼?”b.結果,如“大家都想知道個究究”)。終究。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 之的解釋 之 ī 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系:赤子之心。 助詞,表示修飾關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網絡擴展解釋
“究而言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ū ér yán zhī,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含義
- 表示“總的來說”“歸根結底”,用于總結和歸納讨論内容,強調經過全面分析後得出的結論。
- 結構上,“究”指推究、徹底分析,“而”為連詞,“言”即陳述,“之”為代詞,合意為“經過深入探究後得出的結論”。
2.使用場景
- 常見于正式場合或學術讨論中,用于總結前文論述并給出最終結論。
- 例句:魯迅曾用此詞比較語言拼寫優劣:“但究而言之,遠勝于羅馬字拼法無疑。”(《書信集·緻王冶秋》)
3.出處與示例
- 最早見于宋代孫奕《履齋示兒編·正誤一·壽堂》,批評用“壽堂”稱呼他人母親不合禮義:“究而言之稱人之母者豈不背理傷義乎?”
- 現代用法延續了其總結性功能,多用于書面語。
4.近義詞與特點
- 近義詞:總而言之、歸根結底、一言以蔽之。
- 特點:強調結論的嚴謹性和全面性,常用于邏輯推導或辯論的收尾部分。
5.注意事項
- 該成語較為書面化,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 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總而言之”等詞重複堆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究而言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最終歸結起來,總結起來,簡而言之。它的拆分部首是穴和而,并且有13個筆畫。《究而言之》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公孫丑上》一章,用來表示歸納總結,道出核心旨意。在繁體字中,可以寫作「究而言之」。古時候,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沒有什麼變化。這個成語的例句可以是:“這個問題很複雜,但究而言之,其實就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努力。”通過加上“之”,可以構成其他的成語,如「高深莫測之事」、「明察暗訪之術」等。與《究而言之》意思相近的詞可以是總結、歸納、概括;相反的詞可以是細分、詳述、展開。希望這些回答能幫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