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屠羊說的意思、屠羊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屠羊說的解釋

戰國 時 楚國 人,名 說 ,以屠羊為業,故稱。《莊子·讓王》:“ 楚昭王 失國, 屠羊説 走而從於 昭王 ; 昭王 反國,将賞從者,及 屠羊説 。 屠羊説 曰:‘大王失國, 説 失屠羊,大王反國, 説 亦反屠羊,臣之爵祿已復矣,又何賞之有?’”亦省作“ 屠羊 ”。 南朝 梁武帝 《直石頭》詩:“籠鳥易為思, 屠羊 無飾讓。” 唐 顔真卿 《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功成牢讓,事軼 屠羊 。” 王闿運 《<桂陽州志>序》:“ 屠羊 自足,述諸陳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屠羊說”一詞有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一、作為曆史人物(主流解釋)

  1. 身份背景
    屠羊說(讀音yuè)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以宰羊為業,故得此稱謂。其事迹載于《莊子·讓王篇》,以淡泊名利著稱。

  2. 典故出處
    楚昭王失國逃亡時,屠羊說追隨左右;待昭王複國後,他拒絕封賞,稱:“大王失國時我失去宰羊的工作,如今複國後我已恢複工作,無需額外賞賜。”

  3. 思想寓意
    莊子借其故事表達“安于本分,不為名利所動”的道家哲學,體現“無功不受祿”的價值觀。

二、作為成語(存疑解釋)
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指“用屠宰羊的方式對待人,形容殘忍行為”,并稱語出《莊子·外物》。但這一釋義缺乏廣泛文獻佐證,多數權威資料(如漢典、搜狗百科)均指向人物典故,故建議以人物解釋為主。

使用注意
在文學或哲學語境中,通常指代《莊子》中的人物及其思想;若遇成語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屬于誤用或引申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屠羊說》的意思

《屠羊說》是一個成語,意為濫殺無辜、殘忍無道。形容虐殺或迫害弱者,毫無憐憫之心。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屠羊說》的拆分部首是屍(shī)、虍(hū)和羊(yáng)。

屠(tú)字的總筆畫數為9,羊(yáng)字的總筆畫數為6,說(shuō)字的總筆畫數為7。

來源和使用

《屠羊說》源自《史記·孟嘗君列傳》,其中記錄了孟嘗君秦舞陽之策。秦舞陽說,如果一個人恃強淩弱,不管不顧,就像一個人屠殺了無辜的羊一樣,這就是“屠羊說”。

現代使用這個成語主要是用來形容那些以強淩弱、恃強好勝、無情殘忍的人或行為。

繁體字形

《屠羊說》的繁體字形為「屠羊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例如,《說》字在古代寫作「說」。

例句

他對待員工總是屠羊說,毫不留情。

這個國家的暴行已經達到了屠羊說的地步。

組詞

屠夫、殺羊、殘忍

近義詞

殺戮、殘殺

反義詞

仁慈、憐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