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險的意思、鼓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險的解釋

乘敵兵處險地時,鳴鼓進攻。《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 宋公 與 楚 人戰于 泓水 之上,司馬 子反 曰:‘ 楚 衆我少,鼓險而擊之,勝無幸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鼓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源于古代軍事語境,指在形勢危急或處于險要、不利境地時,擊鼓以激勵士氣、振奮軍心,進而發起進攻或堅守陣地的行為。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 基本釋義 “鼓險”指在危險、艱難或處于劣勢的境況下,通過擊鼓來鼓舞鬥志,激勵己方人員奮勇向前或頑強抵抗。它強調在逆境中提振精神、激發勇氣的行動。

二、 字義分解

  1. 鼓 (gǔ):
    • 本義指打擊樂器。在軍事上,“鼓”是重要的指揮信號工具,用于指揮軍隊進攻。《說文解字》:“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 《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可見“鼓”的核心作用是激發勇氣和行動。
    • 引申為敲擊、振動、發動、振奮等意思。在“鼓險”中,“鼓”取其“振奮、激勵”的動詞含義。
  2. 險 (xiǎn):
    • 本義指地勢不平坦、難以通過的地方。《說文解字》:“險,阻難也。” 如“險要”、“天險”。
    • 引申為危險、艱難、危急的處境或狀況。如“冒險”、“險境”、“脫險”。在“鼓險”中,“險”取其“危險、艱難處境”的含義。

三、 綜合釋義與用法 因此,“鼓險”可理解為:

四、 例句與語境

五、 相關性與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 主編): 該詞典是當今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對古今漢語詞彙的釋義最為詳備權威,是解釋“鼓險”這類詞彙含義的核心依據。其關于“鼓”和“險”的釋義是理解該詞的基礎。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辭海》(第七版): 作為大型綜合性辭典,《辭海》對詞語的釋義兼具準确性和知識性,其關于軍事術語和古漢語詞彙的解釋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有助于理解“鼓險”的軍事背景和引申用法。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專門收錄解釋古代文獻中的詞語,對于理解“鼓險”這類源于古代軍事或典籍的詞彙尤為重要,能提供更貼合曆史語境的釋義和例證。來源:商務印書館。
  4. 《軍事大辭典》(鄭文翰 主編): 雖然“鼓險”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現代軍事術語條目,但該辭典對古代軍事制度、戰術、指揮信號(如鼓、金)等有詳細闡述,為理解“鼓險”在軍事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提供了專業背景支持。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鼓險”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定義

指在敵軍處于險要或不利地形時,通過擊鼓發出進攻信號,利用敵方劣勢發動攻擊的戰術策略。

二、曆史出處

源自《谷梁傳·僖公二十二年》記載的泓水之戰:宋國與楚國交戰時,宋國司馬子反提出“楚衆我少,鼓險而擊之”的建議,主張趁楚軍渡河未穩時鳴鼓進攻。

三、戰術特點

  1. 時機把握:需精準判斷敵方處于險境(如渡河、山道行軍等)的瞬間
  2. 心理震懾:通過擊鼓制造聲勢,加劇敵方混亂
  3. 以少勝多:常用于兵力弱勢方抓住轉瞬即逝的戰機

四、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抓住對手處于劣勢時主動出擊的策略,常見于商業競争或博弈場景的比喻性表述。

注:該詞屬于冷僻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極低,相關解釋主要源自古代文獻記載。如需深入考證,可查閱《谷梁傳》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奧林匹克運動敗鱗殘甲變造變置冰操不可理喻稱情笞刑池魚之禍闖蕩船腳刍荛之言虰蛵斷配鄂君舟方儀歌館隔條供應艦過抱骨在盍徹閡塞轟豗恢涵恢恢棘地荊天緊逼旌褒菫色僦費開本口直心快六畜不安羅帶盲妁民胞物與泯棄難心丸拈折泥融覺片言隻字毗勇親覩三狗商皓觞飲舍身飼虎試飛蜀魂貪泉天氣圖銅爵妓通率五範烏青黠戛斯降魔賢女消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