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黠戛斯的意思、黠戛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黠戛斯的解釋

古族名。 漢 稱 堅昆 , 魏 晉 間稱 結骨 , 唐 稱 黠戛斯 。主要分布在今 葉尼塞河 上遊流域。從事畜牧,兼營農業和狩獵。有文字,今稱“鄂爾渾-葉尼塞文”。 唐 貞觀 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内附, 唐 以其地為 堅昆都督府 ,隸 燕然都護府 。 景龍 四年(公元710年)後,曾受 東6*6*厥 和 回鹘 的統治。 開成 五年(公元840年), 黠戛斯 破 回鹘 。 大中 元年(公元847年), 唐 封其首領為“英武誠明可汗”。 大順 元年(公元890年),助 唐 平 李克用 叛亂。約10-12世紀,大量 黠戛斯 人移至 天山 西部地區,與當地居民融合為今日我國的 ************ 族和 中亞 的 吉爾吉斯 人。參閱《新唐書·回鹘傳下》、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西七·黠戛斯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黠戛斯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黠戛斯(Xiá jiá sī)是中國古代史籍中對一個西北少數民族族群的稱謂,主要活躍于隋唐時期。以下從漢語詞典及曆史文獻角度對其詳細釋義:


一、詞義解析

  1. 字義構成

    • 黠:《說文解字》釋為“堅黑也”,引申為機敏、狡慧;
    • 戛:《爾雅》注“擊也”,此處為音譯用字;
    • 斯:古漢語語助詞,無實義。

      整體為音譯族名,無字面組合含義,但“黠”字暗含中原王朝對其骁勇特性的認知 。

  2. 讀音演變

    中古音拟構:/*ɣɛt̚ kˠɛt̚ sɨ/(據王力系統),現代普通話讀作xiá jiá sī 。


二、曆史背景

  1. 族群歸屬

    屬突厥語系民族,漢晉時稱“堅昆”,唐代改稱“黠戛斯”,居葉尼塞河上遊(今俄羅斯圖瓦共和國一帶)。《新唐書·回鹘傳》載:“黠戛斯,古堅昆國也” 。

  2. 與唐王朝關系

    • 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歸附,置堅昆都督府;
    • 唐中後期聯合回鹘汗國,後反目攻滅回鹘(840年),短暫稱雄漠北 。
  3. 文化特征

    據《唐會要》描述:“人皆長大赤發、皙面綠瞳”,以遊牧、冶鐵著稱,信奉薩滿教 。


三、現代關聯

黠戛斯為今吉爾吉斯族(Kyrgyz)直系祖先。其族名“黠戛斯”在突厥碑銘中作“Qırqız”,經語言流變形成現代稱謂 。吉爾吉斯斯坦國名(Kyrgyzstan)即源于此。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 王力. 《漢語語音史》. 商務印書館.
  3. 歐陽修. 《新唐書·回鹘傳》. 中華書局點校本.
  4. 王溥. 《唐會要·卷一百》. 上海古籍出版社.
  5. 耿世民. 《古代突厥文碑銘研究》.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6. 薛宗正. 《突厥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注:為符合原則,引用來源均标注權威出版物,暫未提供網絡鍊接以确保信息可靠性。)

網絡擴展解釋

“黠戛斯”一詞有兩種不同層面的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作為民族名稱(曆史意義)

黠戛斯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活躍于唐代及之前,其曆史可追溯至漢代:

  1. 族名演變:漢稱“堅昆”,魏晉稱“結骨”,唐代定名“黠戛斯”,突厥語為Qïrqïz,是今柯爾克孜族和吉爾吉斯族的祖先。
  2. 地理分布:主要生活在葉尼塞河上遊(今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後部分遷徙至中亞天山地區。
  3. 曆史事件:曾受突厥、回鹘統治,公元840年攻滅回鹘汗國,短暫統一漠北,後因氣候和戰亂勢力衰落。
  4. 文化特征:人種特征為赤發、綠瞳,部分黑發者自稱漢将李陵後裔;使用鄂爾渾-葉尼塞文字,從事畜牧與狩獵。

二、作為哈薩克族詞彙(語言意義)

在哈薩克語中,“黠戛斯”(發音:xī jiá sī)意為“機智、聰明”,用于贊美人的才智與能力:


注:兩種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區分,曆史層面的“黠戛斯”更為常見。若需進一步了解該民族與唐朝的交往細節或族名語源考據,可參考中的學術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百驷百無一能北侖港标儀誠念楚豆蹴蹑當世才度德輶電磁波點絢頂罐父任赴湯蹈火箇般根蕟罣罦乖阻龜版國式孩咍河陽護作姜文兼合就功灸眉累心兩戒遼歌隆望路裡彩麽波娩懷捏和逆河豈但清飇清評情巧青蜓清查去路少微設弧盛極一時神玺厮勾松花酒太阿倒持帑庾貼役聽營往教蚟孫為真五案無上兀突突現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