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族名。 漢 稱 堅昆 , 魏 晉 間稱 結骨 , 唐 稱 黠戛斯 。主要分布在今 葉尼塞河 上遊流域。從事畜牧,兼營農業和狩獵。有文字,今稱“鄂爾渾-葉尼塞文”。 唐 貞觀 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内附, 唐 以其地為 堅昆都督府 ,隸 燕然都護府 。 景龍 四年(公元710年)後,曾受 東6*突6*厥 和 回鹘 的統治。 開成 五年(公元840年), 黠戛斯 破 回鹘 。 大中 元年(公元847年), 唐 封其首領為“英武誠明可汗”。 大順 元年(公元890年),助 唐 平 李克用 叛亂。約10-12世紀,大量 黠戛斯 人移至 天山 西部地區,與當地居民融合為今日我國的 ************ 族和 中亞 的 吉爾吉斯 人。參閱《新唐書·回鹘傳下》、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西七·黠戛斯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黠戛斯漢語 快速查詢。
“黠戛斯”一詞有兩種不同層面的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黠戛斯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活躍于唐代及之前,其曆史可追溯至漢代:
在哈薩克語中,“黠戛斯”(發音:xī jiá sī)意為“機智、聰明”,用于贊美人的才智與能力:
注:兩種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區分,曆史層面的“黠戛斯”更為常見。若需進一步了解該民族與唐朝的交往細節或族名語源考據,可參考中的學術分析。
黠戛斯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指一個聰明且機智的人。該詞由“黠”和“戛斯”兩個部分組成。
黠字的部首是黑字旁,拼音為“xiá”,總共有9畫。戛字的部首是手字旁,拼音為“jiá”,總共有10畫。戛斯一共有16畫。
《黠戛斯》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小說《西遊記》。繁體字的寫法為「黠戛斯」。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黠字在古時的寫法為「勹黑戈」,而戛字的寫法為「手戈耳」。
他是個黠戛斯,總是能夠面對困難并迅速找到解決方法。
黠頭、黠氣、黠利
機智、聰明、狡猾
呆笨、愚蠢、遲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