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稱情的意思、稱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稱情的解釋

衡量人情。《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何也?曰:稱情而立文,因以飾羣,别親疏貴賤之節,而弗可損益也。” 鄭玄 注:“稱情而立文,稱人之情輕重,而制其禮也。”

猶稱心。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靡潛躍之非,常傲然以稱情。”《南史·範泰傳》:“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盡之,多貴古賤今,所以稱情狂言耳。” 唐 李白 《行路難》詩之二:“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稱情(chèn qíng)是古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書面語,其核心含義為“符合情理、切合實際”。該詞由“稱”(符合)與“情”(實情、情理)組合而成,強調言行或事物與客觀情況、人情事理相契合。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釋義與用法

  1. 符合情理

    指行為、言論或決策合乎人之常情或社會公認的道理。

    例:《禮記·檀弓上》載:“子遊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無)。’” 意為置辦喪事需根據家境實際情況,體現“量力而行”的稱情原則 。

  2. 切合實際

    強調與客觀條件或現實需求相匹配,避免脫離實際。

    例:宋代朱熹《答陳同甫書》雲:“處事須稱情酌理”,主張行動前需權衡情理與現實 。


二、權威典籍佐證


三、應用場景


四、語義辨析


參考來源:

  1. 《禮記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朱子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4.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5. 《鹽鐵論譯注》(北京大學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為紙質權威出版物,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稱情”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衡量人情(核心釋義)

指根據實際情況或人情輕重進行斟酌、權衡。該釋義源自《禮記·三年問》中關于喪禮制度的讨論:“稱情而立文,因以飾羣,别親疏貴賤之節”,鄭玄注解說這是“稱人之情輕重,而制其禮也”。清代李文炤在《儉訓》中也有“稱情以施焉”的用法,強調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施行。

二、稱心(引申義)

在文學作品中可表示符合心意或情感需求。例如:

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學術讨論,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需注意語境區分其“權衡”與“稱心”的不同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發蒼蒼邊府賓貢裨正采聽慚悚孱顔村蠢答碴大棺斷線風筝蹲小號蜂纏蝶戀膚受之愬谷董羹鼓蓋蚶醬河滿黃雀環華絲葛豇豆見智見仁驕生慣養積泊舊楮集鎮涓露礦床揆理老人婆零擔車菱角磨作雞頭林泉龍荒蠻甸亂烘忙促谟猷難分難解濃度蒲葵扇清姝秋瑾碕仄攘辟三月不知肉味色别上三旗石印雙纏庶隸束縧體查童蒙腽肭臍往夫微族文章钜公窩兒裡橫遐方絕域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