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泉名。在 廣東省 南海縣 。 晉 吳隱之 操守清廉,為 廣州 刺史,未至州二十裡,地名 石門 ,有水曰 貪泉 ,相傳飲此水者,即廉士亦貪。 隱之 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 夷齊 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厲。事見《晉書·良吏傳·吳隱之》。 唐 王勃 《滕王閣詩序》:“酌 貪泉 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明 尹鳳岐 《送兄廣東參政應奎》詩:“珍重平生清節在,不妨引滿酌 貪泉 。”
(2).泉名。在 湖南省 郴縣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耒水》:“ 耒水 又西, 黃水 注之……按 盛弘之 雲:‘衆山水出,注于大溪,號曰 橫流溪 ,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謂之 貪泉 ,飲者輒冒于財賄,同于 廣州 石門 貪流 矣。’”
“貪泉”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具有特殊寓意的泉名,其解釋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吳隱之飲泉明志:
西晉名臣吳隱之任廣州刺史時,途經石門貪泉。面對“飲此水者必貪”的傳言,他特意取水飲之,并賦詩:“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此後他在任期間清正廉潔,破除迷信,證明貪欲源于人心而非外物。
該典故常用于強調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提示人應堅守本心,不被外界誘惑左右。吳隱之的故事更成為“清官文化”的典範。
注: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文獻記載,可參考《晉書·良吏傳》及《水經注》相關章節。
《貪泉》是一個漢字詞,由貪和泉兩個部分組成。貪是一個表示“貪婪、貪心”意思的漢字,它的部首是貝,總共有7個筆畫。泉是一個表示“泉水、泉源”意思的漢字,它的部首是水,總共有8個筆畫。
《貪泉》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繁體形式為「貪泉」。
古代漢字中,貪的寫法稍有不同,在篆書中是以象形的方式寫成的。泉在古代楷書中的寫法較為簡化,與現代書寫有所不同。
他貪泉的樣子讓人感到非常可笑。
貪婪、貪心、泉水、泉源。
貪得無厭、貪婪。
知足、滿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