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桴的意思、鼓桴的詳細解釋
鼓桴的解釋
鼓槌。《晉書·天文志上》:“旗端四星南北列,曰天桴,鼓桴也。” 唐 元稹 《陽城驿》詩:“昔公居 夏邑 ,狎人如狎鷗,況自為刺史,豈復援鼓桴。”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其在 關 外之日,真人親禦鼓桴。”
詞語分解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 桴的解釋 桴 ú 房屋的次棟,即二棟。 擊鼓的槌:桴鼓相應。 小竹筏或小木筏。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鼓桴”是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含義:指擊鼓用的槌子,即“鼓槌”。
- 構成:由“鼓”(打擊樂器)和“桴”(通“枹”,槌子)組合而成,強調擊鼓的工具屬性。
字義分解
- 鼓:
- 本義為打擊樂器,後引申為敲擊、振動、激勵等動作(如“鼓舞”)。
- 桴:
- 本義為房屋的次棟(第二根梁),後借指鼓槌或小木筏。在“鼓桴”中特指鼓槌。
文獻例證
- 《晉書·天文志上》:“旗端四星南北列,曰天桴,鼓桴也。”
- 唐代元稹《陽城驿》:“況自為刺史,豈復援鼓桴。”
- 《左傳·成公二年》:“左并辔,右援桴而鼓。”
相關成語
- 桴鼓相應:
比喻相互呼應、配合緊密,如“用鼓槌擊鼓,鼓即發聲”般迅速反應。
“鼓桴”是古代擊鼓工具,兼具實用與文化意象,常見于曆史文獻與詩詞,體現擊鼓動作的力度與節奏感。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晉書》《左傳》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鼓桴》的意思
《鼓桴》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用竹筒和皮革制成的擊打樂器,一種古代樂器。它的音調高亢,音色洪亮,可以用來伴奏舞蹈和表演。
《鼓桴》的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鼓桴》的部首是⼾字旁,表示與手相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為15。
《鼓桴》的來源
《鼓桴》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樂器名稱。在古代,鼓和桴是兩種常見的打擊樂器,它們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鼓桴。
《鼓桴》的繁體字
《鼓桴》的繁體字為「鼓撾」。
《鼓桴》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鼓桴」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使用者的個人寫法,可能會出現「鼓揮」、「鼓耲」等類似的寫法。
《鼓桴》的例句
1. 她身着華麗的舞蹈服裝,在鼓桴的伴奏下起舞。
2. 他用手指敲擊鼓桴,發出激昂的節奏。
《鼓桴》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鼓樂、鼓聲、鼓點
近義詞:鼓狀、鼓動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