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桴的意思、鼓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桴的解釋

鼓槌。《晉書·天文志上》:“旗端四星南北列,曰天桴,鼓桴也。” 唐 元稹 《陽城驿》詩:“昔公居 夏邑 ,狎人如狎鷗,況自為刺史,豈復援鼓桴。”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其在 關 外之日,真人親禦鼓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鼓桴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敲擊鼓槌的動作或鼓槌本身,常用于描述古代禮樂、軍事或儀式場景中的擊鼓行為。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與文化延伸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

  1. 字義分解

    • 鼓:名詞指打擊樂器;動詞指敲擊動作。《說文解字》釋為“擊鼓也”,引申為振動、激發之意。
    • 桴:原意為房屋的二梁,後通假為“枹”(fú),專指鼓槌。《說文·木部》:“桴,擊鼓杖也。”

      組合義:“鼓桴”即“以桴擊鼓”,強調擊鼓的工具與動作的統一性。

  2. 權威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載:“鼓桴,擊鼓的槌。亦指擊鼓。”其用法可見于先秦文獻,如《禮記·禮運》:“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其中“蕢桴”即草制的鼓槌,象征原始祭祀中的禮器。


二、字源與文化背景


三、文化延伸與典故

  1. 象征意義

    “鼓桴”被視為秩序與權威的象征。如《荀子·樂論》稱鼓為“樂之君”,桴為號令之具,體現“一動而天下應”的統治意象。

  2. 文學化用例

    唐宋詩詞常以“鼓桴”渲染氛圍,如陸遊《秋雨》:“鼓桴敢緩赴官期”,借擊鼓喻職責緊迫。


參見經典文獻:

(注:因未檢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詞典資源,釋義依據傳統訓诂學及經典文獻共識,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獲取詳細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鼓桴”是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字義分解

  1. 鼓:
    • 本義為打擊樂器,後引申為敲擊、振動、激勵等動作(如“鼓舞”)。
  2. 桴:
    • 本義為房屋的次棟(第二根梁),後借指鼓槌或小木筏。在“鼓桴”中特指鼓槌。

文獻例證


相關成語


“鼓桴”是古代擊鼓工具,兼具實用與文化意象,常見于曆史文獻與詩詞,體現擊鼓動作的力度與節奏感。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晉書》《左傳》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隘隘百結衣踣踬柴粟朝端稱美傳燈楮穎次對官怛怛登席疊破官骸官休過心過越古子函轘酣色和融瘊子甲匠心獨具洊跻郊囿寂處疾風掃秋葉紀極濟濟蕩蕩襟神卡富埃國家公園聯踡民甲末秋木讷寡言哪位餒斃拍肩情抱輕霞酋望趨伏擾服仁聞任俠容狀三司賞對傷氣拾翠人世儒碩彥名儒酸式鹽速銷桃夭新婦土雞瓦犬微蔑相吊香供小宰羊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