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容狀的意思、容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容狀的解釋

容貌;形狀。《南史·劉懷肅傳》:“ 德願 岸著籠冠,短朱衣,執轡進止,甚有容狀。”《太平廣記》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異聞集·柳毅》:“以其春秋積序,容狀不衰,南海之人,靡不警異。”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四:“ 張峋 撰譜三卷,凡一百一十九品,皆叙其顔色容狀,及所以得名之因。”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 嶽 大将軍 鐘琪 ,為一代名将,容狀奇偉,食飲兼人,而工於吟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容狀"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容貌形貌 《漢語大詞典》指出其本義為"面容形貌",如《後漢書·皇後紀》"姿顔姝麗,絕異于衆,左右皆驚"即描述人物外貌特征。該用法多用于古代文獻,側重客觀描述人體五官輪廓。

二、事物形态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釋作"事物的外在形态",如《水經注》載"山有石壁,其狀如城",此處"狀"指向山石的特殊形态。此義項常見于地理志與器物考據類文獻。

三、儀态舉止 《辭源》強調其引申義"儀表風度",如《世說新語》評王右軍"飄如遊雲,矯若驚龍",既含形貌特征,更重氣度風韻。此用法多用于人物品評領域。

三組義項共同構成"由表及裡"的語義網絡:從具體五官描繪,到物體形态摹寫,最終升華為氣質風度的審美判斷,體現漢語詞彙"形神兼備"的表達特征。曆代注疏家如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強調"容主内,狀主外"的辯證關系,揭示該詞蘊含的中華文化思維模式。

網絡擴展解釋

“容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róng zhuàng,主要含義為容貌或形狀,既可形容人的外貌,也可描述物體的形态。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容狀是形容詞,用于描述人或物體的外貌特征。對于人,可指相貌是否美麗、整潔;對于物體,則指形狀是否規整、美觀。

  2. 使用場景

    • 形容人物:如“容狀奇偉”形容人相貌出衆(出自清代袁枚《隨園詩話》),或“容狀不衰”指容貌未顯衰老(《太平廣記》引唐代李朝威文)。
    • 描述物體:如宋代朱弁《曲洧舊聞》中記載花卉“顔色容狀”,即指形态與色澤。
  3. 曆史文獻引用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南史·劉懷肅傳》提到“甚有容狀”,強調儀态端正;《異聞集·柳毅》則通過“容狀不衰”體現人物形象的恒久性。

  4. 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包括“容貌”“儀容”“形态”等。需注意,其含義更偏向靜态的外在表現,而非動态或内在特質。

總結來看,“容狀”兼具描述人與物的功能,常見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

别人正在浏覽...

謗诽巴士底獄綳吊考訊本能秉操閟幽滄溟蟲葉成字酬谘傳緻膠村醉打燈籠呆禅峉峉峯林福德田歌管宮錦共億鬼頭魔眼還風橫舉橫秋曷為唿啦渾同價格奸谄交歡繳繞醮享家人解讐結幕介者接踵而至賫帶棱殺連結蠻圻木标南面百城扭角羚品命锵鈜鉗口挢舌秦蘅绮疎氣輿曲勸人事不省如日方升時遇頹壞讬好位任舞龍瞎火兵霞岫西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