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容狀的意思、容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容狀的解釋

容貌;形狀。《南史·劉懷肅傳》:“ 德願 岸著籠冠,短朱衣,執轡進止,甚有容狀。”《太平廣記》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異聞集·柳毅》:“以其春秋積序,容狀不衰,南海之人,靡不警異。”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四:“ 張峋 撰譜三卷,凡一百一十九品,皆叙其顔色容狀,及所以得名之因。”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 嶽 大将軍 鐘琪 ,為一代名将,容狀奇偉,食飲兼人,而工於吟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容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róng zhuàng,主要含義為容貌或形狀,既可形容人的外貌,也可描述物體的形态。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容狀是形容詞,用于描述人或物體的外貌特征。對于人,可指相貌是否美麗、整潔;對于物體,則指形狀是否規整、美觀。

  2. 使用場景

    • 形容人物:如“容狀奇偉”形容人相貌出衆(出自清代袁枚《隨園詩話》),或“容狀不衰”指容貌未顯衰老(《太平廣記》引唐代李朝威文)。
    • 描述物體:如宋代朱弁《曲洧舊聞》中記載花卉“顔色容狀”,即指形态與色澤。
  3. 曆史文獻引用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南史·劉懷肅傳》提到“甚有容狀”,強調儀态端正;《異聞集·柳毅》則通過“容狀不衰”體現人物形象的恒久性。

  4. 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包括“容貌”“儀容”“形态”等。需注意,其含義更偏向靜态的外在表現,而非動态或内在特質。

總結來看,“容狀”兼具描述人與物的功能,常見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容狀》是什麼意思

《容狀》是一個含有兩個字的詞語,由“容”和“狀”兩個字組成。在漢語中,它的意思是形容外貌、容貌的樣子或狀态。

《容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容狀》的拆分部首是“⺡”和“⺆”,其中“⺡”是主部首,稱為“宀”,表示與房屋相關的事物;“⺆”是次部首,稱為“豎心”,表示與内心或感情相關的事物。

根據康熙字典,字形中的“宀”為4畫,“豎心”為2畫,因此《容狀》的總筆畫數為6畫。

《容狀》的來源

《容狀》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孟子》一書中。在《孟子·離婁上》篇中,孟子用“容狀”來形容不同人的外貌和形态。

《容狀》的繁體

《容狀》的繁體寫法為「容狀」,用于傳統的繁體中文書寫。

《容狀》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相對于現代漢字,古時候的《容狀》更加簡化。例如,早期的東周字形中的“容”字隻有3畫,而現代的《容狀》為5畫。

《容狀》的例句

1. 他的容狀煥發着青春的活力。

2. 她的容狀清秀而端莊。

《容狀》的組詞

1. 容貌:指一個人的容狀、相貌。

2. 體貌:指一個人的身體的形态和容狀。

《容狀》的近義詞

1. 容顔:指一個人的容貌、面容。

2. 容貌:指一個人的容狀、外貌。

《容狀》的反義詞

1. 丑陋:指容貌不美觀、難看。

2. 破敗:指容貌失修、破舊不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