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心志受挫。《文選·宋玉<高唐賦>》:“感心動耳,迴腸傷氣。” 李善 注:“言上諸聲,能迴轉人腸,傷斷人氣。”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夫以中才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慷慨之士乎!”
(2).謂發怒。 唐 趙璘 《因話錄·商上》:“而與屬吏言,未曾傷氣,不叱責一官。”
(3).損傷元氣。 老舍 《龍須溝》第一幕:“發瘧子傷氣,得吃呀, 趙大爺 !”
(4).方言。謂情緒低落。 柳青 《創業史》第二部第二十章:“‘你甭傷氣。’‘哎呀!看你說的!群衆議論一下,我能躺倒嗎?’”
“傷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文學、醫學、方言等角度綜合理解:
情緒受挫
指因委屈、傷害導緻的心理壓抑或憤怒,常見于成語使用。如《高唐賦》“迴腸傷氣”形容聲音令人情緒波動。
方言中的情緒低落
部分地區用“傷氣”描述心情郁悶或沮喪,接近“喪氣”的語義。
元氣損傷
中醫認為外傷或情志不暢(如憤怒、焦慮)會導緻氣機阻滞,表現為胸悶、氣急、失眠等症狀。
外傷引發的氣滞
跌打損傷可能造成氣閉(昏厥)、氣滞(胸脅脹痛)等病理狀态,需通過行氣導滞治療。
示例句子:
“他因誤解而傷氣,整日郁郁寡歡”(情緒層面);“患者傷氣後出現呼吸不暢,需調理肝氣”(醫學層面)。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詞典、醫學文獻及古籍記載,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傷氣是指因為不愉快的事情或沖突引起的情緒不穩定或情緒受損。它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态,常表現為氣憤、憤怒、沮喪、抱怨等負面情緒。
傷氣的偏旁部首是殳(shū),總筆畫數為6畫。
傷氣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由于維持身體的平衡需要穩定的氣血運行,所以“傷氣”最初是形容身體受到外界因素的幹擾或損害,而導緻氣血的異常運行。隨後逐漸演變為形容人的情緒波動和心理狀态的破碎。
傷氣的繁體字為「傷氣」。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傷氣的古代寫法為「傷氣」。
他因為老闆的無理要求感到非常的傷氣。
她的冷漠态度讓他感到傷氣。
傷心、傷感、傷害、傷透、傷痛。
生氣、惱火、憤怒、不悅。
愉快、開心、滿足、惬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