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端的意思、朝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端的解釋

(1).位居首席的朝臣。指尚書省的長官。《宋書·王弘傳》:“臣 弘 忝承人乏,位副朝端,若復謹守常科,則終莫之糾正。”《文選·王儉<褚淵碑文>》:“蹔遂沖旨,改授朝端。” 李周翰 注:“改授司徒,以為朝臣之首也。” 唐 王維 《送丘為往唐州》詩:“朝端肯相送,天子綉衣臣。”

(2).朝廷。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敷奏朝端,百揆惟穆。” 宋 王禹偁 《送田舍人出牧淮陽》詩:“藥樹吟多且握蘭,藹然公議滿朝端。”《明史·吳時來傳》:“ 時來 初以直竄,聲振朝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劉庸夫》:“門生故吏,分布朝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朝端”是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指尚書省長官:作為朝廷首席重臣的代稱,特指尚書省最高官員。該用法源自南北朝至唐代官制,尚書省作為中央行政核心機構,其長官(如尚書令、仆射)被稱為“朝端之首”。
  2. 代指朝廷:廣義上可泛指整個朝廷或中央政權,常見于文獻中描述官員在朝堂的地位或政務場景。

二、曆史出處與用法

三、語境差異

提示: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相關研究。如需更多例句或近義詞,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朝端(zhāo duān) 朝端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原本是指朝廷的朝會場所。朝廷是古代中國的政府中心,朝會是朝廷的重要活動之一,官員們在此進行政務公開和讨論。後來,朝端也逐漸引申為朝廷的權力中心,以及權力的集中體現。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朝:由“至”字旁和“日”字組成,共5畫。 - 端:由“立”字旁和“短”字組成,共14畫。 繁體字:朝端 在古代,朝端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因時代和地區而異。近似的字形包括“朝端”、“朝短”等變體。 例句: 1. 朝端之間,權力交替,政權更疊。 2. 凡事要以大局為重,不可因為朝端小事而影響整體發展。 組詞: - 朝廷:古代中國的政府中心。 - 朝會:朝廷的重要活動,官員進行政務公開和讨論的場所。 - 朝陽:早晨的太陽升起時的景象。 近義詞:政權、權力中心、官方機構。 反義詞:民間、底層、反體制。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