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位居首席的朝臣。指尚書省的長官。《宋書·王弘傳》:“臣 弘 忝承人乏,位副朝端,若復謹守常科,則終莫之糾正。”《文選·王儉<褚淵碑文>》:“蹔遂沖旨,改授朝端。” 李周翰 注:“改授司徒,以為朝臣之首也。” 唐 王維 《送丘為往唐州》詩:“朝端肯相送,天子綉衣臣。”
(2).朝廷。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敷奏朝端,百揆惟穆。” 宋 王禹偁 《送田舍人出牧淮陽》詩:“藥樹吟多且握蘭,藹然公議滿朝端。”《明史·吳時來傳》:“ 時來 初以直竄,聲振朝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劉庸夫》:“門生故吏,分布朝端。”
朝端在漢語詞典中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均與古代朝廷制度相關:
釋義:特指朝廷中地位最高的官員,多指宰相或首輔大臣。
例證:
“朝端”常見于史書與奏疏,如明代官員奏議中稱内閣首輔為“位居朝端”,體現其統領百官的地位。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源》(商務印書館)均收錄此義項,強調其指代“首席高官”的用法。
釋義:借代朝廷中樞機構,強調權力核心。
例證:
古代文獻中“谏言達于朝端”即指向朝廷最高決策層呈遞意見。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指出其作為“朝廷”的借代用法,多見于唐宋至明清文獻。
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辭源》《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釋義嚴謹,例證源自曆史文獻,符合學術規範。如需進一步考據,可查閱:
“朝端”是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二、曆史出處與用法
三、語境差異
提示: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相關研究。如需更多例句或近義詞,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擺鱗抱官囚背匙飙馭猜擾忱辭垂發祠館催發錯塗道記雕蟲篆刻翻跟頭改色高味戈壁灘攻劘公忠體國構奸絓地鶴警紅鰕皇樹回邪入正火烈檢轄翦燭姬伯金剛不壞身隽氣櫑具诔文亮工邏守冒賄抹黑攆出攀龍謙崇清聒欺僞驅瘧社會制度侍婢水母目蝦説道私煮天賦提醒頹化亡人牌唯力是視握固相失交臂閑磕牙獻土枭殄小娃謝候齂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