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末。指農曆九月。《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
“末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秋季的末尾階段,即農曆九月,與“暮秋”“季秋”同義。這一時段标志着秋季即将結束,氣候逐漸轉涼,自然界進入豐收後的凋零期。
二、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南朝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時間節點,後逐漸衍生出比喻義,泛指事物接近尾聲的狀态(如“項目進入末秋階段”)。
三、用法特點
四、相關擴展 在姓名學中,“末”有謙遜含義(如“謙将願往”),“秋”象征成熟與收獲,組合後隱含“豐收後的沉澱”之意,但此用法較少見。
末秋是指秋季即将結束,進入冬季的最後階段,通常指11月下旬至12月初的時期。這時候天氣逐漸寒冷,樹葉漸漸凋零,寒意漸濃。
末秋的拆分部首是木、禾,它的拼音是mò qiū。它由6筆構成。
末秋的繁體字為末秋。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末秋可以寫成朩⺁秋。古代漢字除了筆畫形狀的變化外,與現代漢字意思相同。
1. 這個城市的氣候適合末秋旅遊。
2. 在末秋的田野上,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落葉飄落的景象。
3. 感受末秋陽光的溫暖,我想起了過去的美好回憶。
1. 末秋景色
2. 末秋寒風
3. 末秋夜晚
4. 末秋氣息
5. 末秋街道
1. 晚秋
2. 深秋
3. 臨冬
1. 初秋
2. 開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