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孤憤的意思、孤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孤憤的解釋

韓非 所著的書篇名。《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韓非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做《孤憤》。” 司馬貞 索隱:“孤憤,憤孤直不容於時也。”後以“孤憤”謂因孤高嫉俗而産生的憤慨之情。 唐 劉知幾 《史通·自叙》:“雖任當其職,而吾道不行;見用於時,而美志不遂。鬱怏孤憤,無以寄懷。” 清 顧炎武 《贈錢行人邦寅》詩:“孤憤心猶烈,窮愁氣未申。” 魯迅 《準風月談·“吃白相飯”》:“第一段是欺騙。見貪人就用利誘,見孤憤的就裝同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孤憤”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出處

  1. 《韓非子》篇名
    “孤憤”原是戰國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所著《韓非子》中的篇名。韓非通過此篇表達了對“廉直之士不容于邪枉之臣”的憤慨,并借“孤憤”一詞代指因孤高正直而遭排擠的悲憤之情。

  2. 詞義演變
    後世将“孤憤”引申為因孤高嫉俗、不容于時而産生的憤慨,如唐代劉知幾《史通·自叙》中“郁怏孤憤”即為此意。


二、基本含義


三、文學與曆史引用

  1. 古代文獻

    • 陸機《辯亡論上》以“忠臣孤憤”形容忠義之士的悲壯情懷。
    • 清代顧炎武《贈錢行人邦寅》中“孤憤心猶烈”亦表達類似情感。
  2. 現代用例
    魯迅在雜文中用“孤憤”描述對虛僞世态的批判。


四、相關拓展


“孤憤”既是韓非子的經典篇章,也是中國文化中表達孤高抗争精神的典型意象。其内涵從政治批判延伸至廣義的文人精神困境,具有深厚的哲學與文學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孤憤

孤憤是一個複合詞,由兩個字組成:孤和憤。

孤的部首是孑,總筆畫數是8,表示孤單獨立。在繁體中,孤的字形是孤,拆分部首也是孑,總筆畫數是6。

憤的部首是忄,總筆畫數是9,表示氣憤和憤怒。在繁體中,憤的字形是憤,拆分部首是心,總筆畫數是15。

孤憤這個詞來源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意思是孤獨而激憤。

例句:他一直被孤憤所困擾,對社會的不公感到憤怒不已。

其他組詞:孤獨、孤立、憤怒、憤世嫉俗。

近義詞:憤怒、憤懑、氣憤、憤怒。

反義詞:寬慰、包容、寬容、寬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