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爵的意思、賜爵的詳細解釋
賜爵的解釋
(1).謂祭祀時賜助祭者以酒爵。《禮記·祭統》:“凡賜爵,昭為一,穆為一,昭與昭齒,穆與穆齒,凡羣有司皆以齒,此所謂長幼有序。” 孔穎達 疏:“爵,酒爵也。謂祭祀旅酬時賜助祭者酒爵,故雲賜爵。”
(2).賜予爵位。《商君書·境内》:“隊五人,則陷隊之士,人賜爵一級。”《後漢書·順帝紀》:“立皇後 梁氏 。賜爵,人二級。”《舊唐書·儒學傳上·歐陽通》:“五遷, 垂拱 中至殿中監,賜爵 渤海子 。” 清 李元度 《國朝先正事略·張文和公》:“ 高宗 即位,倚任有加,賜爵三等子。”
詞語分解
- 賜的解釋 賜 (賜) ì 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賜予。賜死。賞賜。恩賜。 敬辭:請賜教。希賜函。 賞給的東西,給予的好處:厚賜。受賜良多。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爵的解釋 爵 é 古代飲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狀顯示使用者的身份。 君主國家貴族封號(中國古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官爵。爵祿(爵位和俸祿)。爵士。 古同“雀”。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賜爵”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祭祀時賜予酒爵
指在祭祀儀式中,主祭者向助祭者賜予酒爵,以示禮儀和尊卑秩序。這一行為體現了古代祭祀活動中嚴格的等級制度。例如《禮記·祭統》記載:“凡賜爵,昭為一,穆為一”,強調按宗族輩分和年齡長幼賜爵。
-
授予爵位或封號
指君主對有軍功、政績或特殊貢獻者賜予爵位,作為獎賞或籠絡手段。例如《商君書·境内》提到“陷隊之士,人賜爵一級”,秦代商鞅變法後,軍功賜爵成為重要制度。
二、曆史背景與應用
- 制度起源:周代已有賜爵雛形,秦漢時期制度化,如漢代“賜爵人二級”成為常見封賞形式。
- 典型場景
- 軍事領域:秦代按斬敵數量賜爵,如“斬一首者爵一級”(例證)。
- 政治封賞:如《三國演義》中臣子因功請求賜爵(引例)。
- 特殊恩典:孫權曾賜甘甯“金書鐵券”,憑此可獲爵位(例證)。
三、補充說明
- 社會意義:賜爵制度強化了中央集權,促進了階層流動,但也存在虛封(僅有爵號無實權)現象。
- 演變:隋唐後逐漸與科舉、職官體系融合,爵位更多成為榮譽象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或制度細節,可參考《禮記》《漢書》等文獻或網頁中的曆史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賜爵一詞的意思是指皇帝授予某人爵位或封爵。它的拆分部首是貝和聲,總共有15畫。賜爵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爵制度,也是帝王授予功勳卓著的臣子或民間英雄的一種榮譽表達方式。賜爵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一緻,沒有太大差别。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代寫法基本相同。以下是一個例句:皇帝賜爵給功勳卓著的将領,以示嘉獎和表彰。組詞方面,賜爵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例如"賜爵封號"、"賜爵冊封"等詞語。 近義詞可以是"封爵"、"授爵"等詞語;反義詞可以是"罷爵"、"撤爵"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