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柔遠方,優撫近地。謂安撫籠絡遠近之人而使歸附。《書·舜典》:“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詩·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漢書·百官公卿表序》:“十有二牧,柔遠能邇。” 顔師古 注:“柔,安也。能,善也。”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下》:“臣聞柔遠能邇,莫大寧民,寧民之務,莫重用賢。” 明 張居正 《拟唐回鹘嗢沒斯率衆内附賀表》:“瞻龍顔而有喜,肅虎拜以揚休,伏願居安慮危,柔遠能邇。”
“柔遠能迩”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通過懷柔政策安撫遠方的人,同時以親善态度對待近處的人,從而達到籠絡人心、使遠近歸附的目的。核心在于強調統治者或領導者需兼顧遠近,采取靈活策略實現穩定。
該成語融合了古代政治智慧,強調通過溫和手段協調不同群體關系,至今仍具現實意義。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或《尚書》原文。
《柔遠能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柔和的情感可以感召遠方的人。以溫柔、親和的态度對待人,可以獲得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柔遠能迩》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柔(手+木),遠(辶+元),能(匕+耳),迩(辶+而)。總共有11個筆畫。
《柔遠能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僖公五年》:“予聞與之鄰者善為杖者,既至則訟,且請杖之;既去則謞,又以為杖之。必自其所杖而問之,所以為不杖也。故《柔遠能迩》”。這句話中的“柔遠能迩”成為固定的用語,形成了這個成語。
《柔遠能迩》的繁體字為「柔遠能迩」。
在古時候,柔遠能迩這個成語的漢字寫作「柔遠能迩」。
他以柔遠能迩的心态對待每個人,因此在困難時總能得到許多幫助。
與《柔遠能迩》相關的組詞有:柔情似水、遠親不如近鄰、能者多勞。
與《柔遠能迩》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和顔悅色、親如手足、柔和待人。
與《柔遠能迩》意思相反的成語有:粗魯無禮、冷漠無情、敵視疏離。
【别人正在浏覽】